中新社拉薩8月9日電 題:西藏古老藏文書法藝術后繼有人 作者 白少波 白瑪卓瑪 扎西頓珠將特制的竹筆在浸滿墨汁的刷子上輕輕一潤,一個個飽滿雋永的藏文字母便從筆尖“流出”,似印刷一般,觀摩的學生中發出一片贊嘆聲。 以拉薩市尼木縣為發源中心的尼赤派藏文書法是一種獨特的藏文書寫藝術,已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扎西頓珠是該項目傳承人之一。 扎西頓珠在西藏佛協從事經書書寫工作,他介紹,十七世紀中葉,藏文行文日趨規范,從書體、書寫技藝方面,對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民間書信等制定出嚴格的規定,促進了各種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而棱角分明的尼赤派書法體系最完善,是藏文八大正楷書法派系之首,成為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標準文字。 書寫藏文的顏料從單一的墨汁,發展到金、銀、朱砂、綠松石等制作的顏料。其中,八寶墨最具特色,它是用金、銀、珍珠、珊瑚、白海螺、紅樹汁、朱砂、綠松石等8種材料研磨而成,使藏文書法具備了很高的收藏價值。 扎西頓珠介紹,尼赤派書法真跡流傳于西藏各地。得名如此,是因為該派發源于拉薩尼木縣,該派很多大師為尼木人。 剛過不惑之年的扎西頓珠,11歲師從尼赤派大師尼木云南·扎西多杰,14歲時在其帶領下跟隨師兄弟,參與布達拉宮強巴佛殿稀世經卷《丹珠爾》的搶救修復。 在搶救修復這部《丹珠爾》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令扎西頓珠至今難以忘懷。由于部分經文原是由康赤體書寫,可是怎么都找不到康赤體的書寫者。“當他們說現在只能都用尼赤體來書寫時,師父一臉失落的神情”。 扎西頓珠說,那天師父語重心長的告訴弟子們,一定要繼承好尼赤體的書法,代代相傳,不得間斷。 “想到自己寫下的字,現在保存在布宮里,我覺得很自豪”,扎西頓珠說,《丹珠爾》搶救工作是他人生的轉折點,自此便立下決心,要用一生來傳承古老的藏文書法。 扎西頓珠回憶到,當年跟隨師父學習的有7個師兄弟,現如今有人從商,有人務農,緊隨師父步伐的只有他和另一個師弟。 扎西頓珠并沒有讓師父失望。現在,每逢周末,就有20多名學生登門學藝。扎西頓珠說,來的最多的是西藏藏醫學院的在讀研究生,他們結伴而來,習練書法也頗有毅力。 除了為登門而來的愛好者傳授藏文書法,扎西頓珠今年還應邀在西藏圖書館辦起暑期藏文書法培訓班,一時報名者眾多,50人的名額很快報滿,亦有十余人旁聽蹭課。 他的學生既有六、七歲幼童,亦有有大學教授、博士。扎西頓珠說,書法藝術并沒有民族與地域的界限,只要有學生想學,他就愿意傳授。 培訓課上,7歲的丹啦一手握著竹筆,一手摁著“強興”木板(傳統藏文書寫工具),認真地寫下一個個藏文字母。西藏大學博士王靜此前專門練習過藏文書法,此次也前來學習。 “保護好尼赤派藏文書法是我畢生的心愿,”扎西頓珠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認識這一古老藏文書法藝術,薪火不斷代代相傳。(完) |
相關閱讀:
- [ 07-22]安徽小學生暑期著漢服學書法
- [ 07-22]全球生態旅游大使南京學書法體驗中國文化
- [ 07-17]港澳藝術家內地題材繪畫書法攝影作品亮相泉城
- [ 06-15]"臻·妙"書法聯展舉辦 展品獲版權"身份證"(圖)
- [ 06-29]湖北書畫研究會副主席呼吁"書法課應成為必修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