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珠海的謝先生接到了其“單位領導”的電話,這位“領導”稱急需用錢,謝先生趕緊往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存入5萬元。7月10日,當地警方在接到謝先生報案后,在東莞抓獲了涉嫌此起電信詐騙的一男一女,當場還繳獲一批作案工具。 目前,該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在進一步深挖跟進中。但此類案件并未銷聲匿跡,據了解,珠三角多個城市仍然屢屢發生此類騙局。 關節點:“領導”多理由稱急需用錢 據接到這類電話者反映,對方能直接叫出接電話者的姓或全名,然后說“我是XX(領導的名字)”當懷疑其身份時,這個“領導”立即怒吼“你連我是你的領導都不知道嗎”。 行騙者以“正在外面陪客戶吃飯,錢不夠,要馬上轉賬,過后會在單位給你報銷”等理由,要求將急需用的錢匯入指定賬號。而煞有介事的怒吼,往往會真唬到一些人。 據了解,5年前,廣東發生過多起以冒充要錢急用的領導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件,在對這類團伙嚴厲打擊后,此類案件有所減少。但近一時期,這類案件又開始增多,花樣類似,值得警惕。 行騙者:擊中被騙者的心理弱點 5年前,珠海市民馬先生就接到過冒充一位時任副市長的電話:“我這邊出了點急事,需要5萬元。”接到“領導”聲音焦急的電話,他信以為真,立即匯出了5萬元。 馬先生發現被騙后的報警,導致了一個詐騙團伙的覆滅:邵國松、王劍波、黃燕萬等7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3到11年不等,并處罰金4萬到15萬元不等。 這個團伙曾分別冒充時任廣東省江門所轄的恩平市委書記、深圳市寶安區消防中隊中隊長、佛山市紀委書記等,以急需用錢為由對其親友進行電話詐騙,共非法斂財83萬元。 涉及該案的周建平,是我國以侵犯個人信息安全罪名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一人。他以廣州市華探調查有限公司為平臺,在非法獲取他人電話清單、手機清單和人員資料后,向該詐騙團伙提供了14位領導的電話號碼及通話清單。 珠海亞泰律師所律師黃海濤說,從實施電信詐騙的手法上,5年過去了,施騙者依然運用透過網絡電話虛擬改號技術,將來電號碼改成某領導人的電話號碼,然后給已掌握一部分身份信息的詐騙對象打電話。 與其他電信詐騙案有所不同的是,這類案件的受騙對象多半不是警惕性不高的老人,而是行政、事業單位或企業的從業人員。“能夠行騙成功,所擊中的就是被騙者不言自明的心理弱點。”有網民尖銳地說。 防備心:涉及錢財便須高度警惕 對比5年前和現在正卷土重來的此類案件,記者發現,其行騙的套路依舊:一是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所要冒充的領導和被騙者的個人信息;二是核實所要冒充的領導的信息或掌握其說話特征;三是使用手機變號軟件實施詐騙, 在行騙時,他們總能真真假假地講出當事人的一些個人情況,比如一開始就直呼“小方”、“小李”等,從而讓被騙者誤以為“領導”真有急需或者熟人在有求于己。 珠海市公安局前山派出所所長鄭宇華提醒說,目前,通過網絡技術,可以隨意更改來電顯示號碼,因此,平時需要有戒備之心,不要輕易相信來電顯示的號碼,也不要撥打所接到的來歷不明信息上提示的聯系電話。如果需要核實來電人員身份,可重新撥打來電顯示的號碼,因為重新撥打這個號碼是打不通的。 鄭宇華還提醒說,所有的電信詐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不管對方用哪種身份,無論其找什么理由,其最終的目的,一定是要被騙對象匯款到其指定的賬號。只要對方在電話中提到錢財,特別是要讓被騙對象匯款,就應該立即提高警惕。同時,在遇到這類可疑情況時應該撥打110報警。(記者魏蒙) |
相關閱讀:
- [ 08-08]騙子謊稱能把高考失利學生送進軍校 騙走80多萬
- [ 08-08]騙子得巨款后拍照上網炫富 被警察鎖定落網(圖)
- [ 08-08]騙子團伙被抓:30元1斤咸魚干變3000元1斤"神藥"
- [ 07-27]“辦案民警”太業余 律師隨口背法規嚇退騙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