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張芳曼
把穩增長促改革控風險結合起來(問對)
——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
本報記者 吳撼地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我國經濟形勢尤其引人關注。上半年我國經濟7.4%的增速、穩中有進的態勢,再次擊破了國外一些人對我國經濟硬著陸的妄測。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走勢如何研判?怎樣解決矛盾、防范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
記者: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已經公布,我們應如何研判當前經濟形勢?
祝寶良: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出臺了系列微刺激政策,實施定向調控。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精準發力,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由年初的明顯放緩逐步轉向穩定增長態勢,國民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進,各項指標處在合理區間。
首先,經濟總體處在預期調控目標之內。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消費基本穩定,出口逐月好轉,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投資有效對沖了房地產投資下行,穩定了投資需求。就業形勢繼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3.7%。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3%。
其次,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與投資關聯度較高的行業增速放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超過第二產業。內需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4%和48.5%。收入分配結構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記者:請對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作個預測。
祝寶良:在近期微刺激政策逐步見效、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的有利條件支持下,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基礎設施投資繼續高速增長,投資基本穩定;居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經濟增速,消費將基本穩定;出口環境有所改善,出口增長有望明顯回升。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4%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2.5%左右,全年可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我國經濟不會出現失速或硬著陸的情況。
記者: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請問當前經濟運行中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和問題?
祝寶良:矛盾和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態勢明顯,一二線城市量縮價滯,部分三四線城市量價齊跌,房地產投資逐月減慢。房地產既關系建筑、鋼鐵、建材、家具、家電等行業發展,也影響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牽一發而動全身。二是產能過剩問題。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主要是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其中的骨干企業大都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規模大,兼并重組和破產倒閉難度也大。三是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今年是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高峰年。與此同時,在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放緩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來穩定經濟增長,這又要求允許地方平臺公司繼續向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融通資金,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加大。四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問題。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對融資成本敏感的住房按揭貸款和民間投資受影響較大。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也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記者: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矛盾,防范化解經濟運行風險,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祝寶良: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應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供給適度增長,防止經濟下行和財政金融風險相互強化。當前特別需要把穩增長、促改革、控風險結合起來,在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積極推進相關重點領域改革,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首先,發揮好財政金融資源效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重點是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作用,加快鐵路、公路、水運等重點項目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進度,推動特高壓輸電、核電、水電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項目開工建設。貨幣政策繼續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調。廣義貨幣增速可略高于13%的預期目標,充分運用信貸政策及差異化存款準備金政策等結構性調整手段,實現定向微松,鼓勵和引導銀行增加棚戶區改造、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同時,針對不同商業銀行實行差異化存貸比監管,減輕對銀行放貸的過度約束。
其次,把握房地產市場規律,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繼續實施差別化房地產信貸稅收政策,指導商業銀行繼續執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和0.7倍貸款利率的優惠政策。適時調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鼓勵居民改善性需求。對于部分住房庫存消化周期較長的城市,可合理調整住房限購等政策措施,并壓縮住房開發貸款。
第三,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改革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國有資本對水、電、天然氣、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業的投入;增加國有資本利潤上繳,并重點用于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形成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加快推進水、電、天然氣、石油等領域價格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