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魯甸8月9日電 題:魯甸震區民族情:“我們都是一家人” 作者 馬騫 9日,魯甸地震的第七日。張斌和他的兄弟們來到魯甸的第六天,依然在搭建帳篷、搬運救災物資、拆除危房,修路挖水道…… 張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昆明民族干部學院隊長,地震發生后,他和30名民族干部學院學員請纓參加抗震救災,30名學員都來自新疆,22個維吾爾族,6個哈薩克族和兩個蒙族。 “山下的房屋幾乎全部倒塌,老鄉說,有幾十人埋在下面。我們有工具用工具,沒有工具用雙手,全力展開救援。”張斌說完,便陷入深深的沉默。隔了幾秒鐘,才接上下一句:“當我們救出他們時,只看到了一家三姐弟緊緊抱成一團,停止了呼吸”。 張斌和學員們在地震發生后經過15小時趕到魯甸縣火德紅鄉。 葉斯波力是哈薩克族。8月4日上午,他跟隨連隊前往李家山村救災,一路發放救災物資時,遇見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奶奶背著竹簍步履蹣跚向山頂轉移,他二話沒說背起老奶奶就向山頂爬去。“直線距離一公里,可實際比平時武裝十公里走得還艱難。” “讓我來!”這是玉素甫江看見挖出遇難者遺體時說的三個字,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上前扛起來。蘇力塔江參加大比武扭傷了腳踝,得到留守的命令,他卻說“隊長,我寧愿用一只腳去換一條生命!”。救災中,腳踝已經腫得連鞋都穿不上了,他用背包繩將腳捆得嚴嚴實實,扛起物資一瘸一拐地走開了…… “他們來自新疆,剛度過一年的軍旅生活,卻像老兵一樣投入到緊張的搶救工作。抬傷員,挖泥土,搬物資,站崗哨,處處是他們的身影。”張斌說起學員們,滿是自豪。他說,是他們用行動默默地詮釋軍人職責,用行動讓人們更加堅信:“我們都是一家人。” 嗓子沙啞,說著“我們都是一家人”的,還有65歲的回族老人馬武芬。凌晨3點,馬武芬就起床了,她從家趕到魯甸縣城文屏清真寺,和志愿者們一起做飯,送到震中龍頭山鎮,給受災民眾和救援人員吃,這已經是他們第五天做飯送進災區。 芹菜炒牛肉,番茄炒豆腐,蘿卜燉牛腩。龍頭山鎮中心小學門口,大家正在排隊打飯。午餐里的豆腐是李興梅自己做的,平時她在菜場賣豆腐。這一天,她將豆腐全部捐贈到清真寺做午餐,而后關掉了豆腐攤跟隨送餐隊伍來到震中龍頭山給大家打飯。“自己能做什么就做點什么吧。”這一餐飯,準備了7、8個小時,成本要4000多塊,大約可供1000多人吃。從8日開始,午餐里還加了水果。 “昨天一個從攀枝花來的漢族朋友捐了300塊錢,她進不來,托我們幫她買水果給大家。”馬武芬說,午餐目前已接受各界捐助3萬余元。“只要有人還需要吃,我們就會一直做,一直送。” 午后的燥熱逐漸散去,帳篷邊,孩子們在阿里木大叔旁邊唱起了歌。“昨天在光明村的那一鍋飯大家都說還不錯,希望今天火候也能掌握得好。”阿里木已經準備好了所有食材,開始龍頭山做晚餐。盡管做大鍋手抓飯對他來說并非難事,但他依然希望能夠控制好烹飪的各個步驟,給震中的人們帶來“一家人的味道”。(完) |
相關閱讀:
- [ 08-09]魯甸震區雨中七日祭:不滅的紅燭 不滅的希望(圖)
- [ 08-09]軍事醫學科學院28萬粒飲水消毒丸在魯甸投入使用
- [ 08-09]魯甸地震誘發三個特大型滑坡 受威脅群眾全部轉移
- [ 08-09]魯甸震區將有較強降水 四川盆地湖北等地有強降雨
- [ 08-09]云南魯甸地震救援官兵為震區民眾心理疏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