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8月10日電 (記者冽瑋 張一辰)因保存有西漢開國謀臣張良廟而聞名的陜西省留壩縣,近日由于“廢舊煙囪改造68米溫度計”一事引發爭議,站至輿論場的風口浪尖。“貧困縣”、“43萬人民幣”、“68米高”、“形式主義”……成為網民描述這支“巨型溫度計”的“關鍵詞”。 2014年6月,由陜西留壩縣政府出資、留壩縣城關鎮負責招標,將廢棄煙囪改造成“溫度計”工程動工,7月28日該項目竣工。“溫度計”耗資43萬元人民幣,高68米,最寬處直徑5米,最窄處直徑1.6米,有1063個電光源,溫度區間在40℃至零下20℃之間。測出溫度后,利用軟件傳輸到溫度刻標與最頂端的電子顯示屏。 近年來中國各地造型奇異建筑頻出,也成為引發民眾圍觀與激發網友想象力的“熱點”,“小蠻腰”廣州新電視塔;沈陽“銅錢”方圓大廈;杭州“比基尼”大樓;“開瓶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相比之下,一些貧困縣也頻出“大手筆”。西安周至縣“香煙造型”北大門景觀;江蘇阜寧建設的白天鵝公園,總投資5000萬元;山西蒲縣這個偏遠山區縣城內,建起一座總投資逾億元的文化中心,主體竣工的蒲子文化宮氣派豪華,被指酷似“鳥巢”。 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一味追求“高”與“大”建筑設計已不能吸引民眾眼球,如今,“拼造型”、“搏出位”亦成為各地打造“標志”建筑的“核心思想”,同時引發中國民眾對城市建筑“性價比”的討論。 “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浪費公共資源,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花43萬將煙囪改成溫度計,未免過于‘高調’,如此這般重形式,輕實質的做法,令人唏噓。”網友“FX圍脖”發微博說道。 針對網友的質疑,留壩官方回復稱,留壩是旅游城市,溫度計是旅游設施,且是廢物改造和利用。如果不改造成有用之物,僅拆除就得花幾十萬。 據留壩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方毅君透露,該廢棄煙囪原屬當地一家磚廠,建于上世紀80年代,2000年廢棄。起初考慮將其拆掉,而后經過研究,認為藝術化處理較為穩妥,后投資43萬元將煙囪改為溫度計。 有專家表示,“煙囪溫度計”,在環保理念的指引下轉換,變廢為寶,成為方便居民了解實時溫度,宣傳當地夏季避暑的名片。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原上海南市發電廠的廢棄煙囪被改建成一支高達165米的溫度計,給浦江兩岸的世博園區“量體溫”的創意令其成為黃浦江畔一道風景線。 陜西留壩緣何未能復制上海的成功?有分析認為,是地方經濟實力決定了輿論走向。陜西留壩縣作為全國貧困縣之一,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遠與大城市相去甚遠,在未結合自身情況的前提下,盲目照搬與復制,是引發網友質疑的主因。 陜西省社科院專家郭興權認為,“名片效應”是城市標志性建筑應當發揮的作用,理應廣泛征求民意,給予民眾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若只盲目追求“世界最大”、“全國最大”、“全省最大”的標簽興建一些看似美觀卻“性價比”甚低的工程,亦會令政府的公信力“打折”。(完) |
相關閱讀:
- [ 04-28]寧波進口廢物原料檢出數枚完整軍用子彈 已封存
- [ 04-05]衛計委:嚴禁將死胎和死嬰按醫療廢物處理
- [ 03-17]山東濟寧嚴打走私 重點涉及毒品廢物珍稀動植物等
- [ 03-05]張守志委員:盡快解決黃河中上游大宗工業固體廢物造成的多方面污染
- [ 01-09]衛計委:違規處置醫療廢物可吊銷經營許可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