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0時,云南巧家縣包谷垴鄉災民安置點前,受災民眾和救援官兵一起,哀悼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中新網昭通8月10日電 (李杰 羅曼歐元甫)魯甸“8·03”地震進入第8天,公安機關在災區的搶險救援工作已逐步轉移到交通保暢、社會治安維穩、服務災區群眾等重點工作中。在每一個執勤點,在每一個警務區,有這樣一群警察父子兵,他們連續七天七夜奮戰在災區1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只在咫尺卻互不相見。 王鴻:我的崗位在路上 “各組注意,現在車隊已從縣城出發,很快進入沙壩。各小組堅守崗位,維持好秩序,確保進入沙壩后道路暢通。”8月8日下午2時20分,在進入龍頭山震中心的昭巧線石廠村卡點,昭通市公安局副局長王鴻站在路邊,通過對講機給沿線7個保通小組120名民警部署任務。 8月3日地震發生后,王鴻帶領120名民警第一時間到達災區,負責通往災區昭巧線上沙壩到龍頭山集鎮路口大橋處9.5公里的道路保通工作。連日來,在暴雨、烈日、灰塵、余震的折磨下,多數民警皮膚曬傷、腳底起泡、身上起紅斑,保障了這條生命通道的暢通。 “我們這個卡點一旦阻塞,外面的救援力量進不去,里面的傷員運不出來,那就是我們失職。”王鴻介紹了他具體負責的沙廠執勤點。為了保障生命通道的暢通,在黃金救援的72小時內,負責這段9.5公里路線上的保通民警沒有一個人睡過覺,在暴雨、烈日的反復惡劣天氣下全部堅守在路邊。 王江濤:未到單位先上崗 “老鄉,你不能站在這里,這幢樓是危樓,現在余震不斷,隨時都會有坍塌的危險,你現在必須先跟我下去,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幫助你,我是人民警察,你要相信我,無論你有什么困難,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我一定會幫助你!” 此時,有一名自稱志愿者的疑似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男子忽然沖入龍泉中學的危樓,并爬到樓頂大喊大叫。王江濤不顧余震危險,迅速帶領2名與自己一起到災區的同學第一時間沖上危樓房頂對該男子進行勸說,并成功將該男子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是8月6日下午四點半,發生在魯甸縣龍頭山鎮震中的一幕。成功處置這起突發事件的,是王鴻的兒子,一名23歲的年輕警察—王江濤。今年6月,王江濤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畢業,剛剛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入昆明市公安局,但還未到單位報到。魯甸“8.03”地震發生后,他就自發組織了13名同學趕赴災區,沿途幫助搬運物資、運送傷員,冒著余震、落石的危險,徒步20余公里趕到龍頭山鎮,加入到當地搶險救災及治安防控巡邏工作中。 在災區的6天6夜,王江濤知道父親也在災區抗震救災,但不知道父親所在的具體位置,至今還沒有見上一面。 張建偉:老當益壯躍災區 張建偉,魯甸縣公安局桃源派出所協警員,今年已經57歲,在派出所整整干了8年的協警工作。 地震發生后,老張就主動請纓到災區,和戰友們冒著各種危險到達魯甸震中龍頭山“騾馬口”。帶隊領導考慮到他年齡大,就安排他和幾名同事負責災區騾馬口至葫蘆橋這段道路的交通疏導。 這段路來回走一趟有七八公里路程,老張一干就是兩天兩夜。8月5日,已經連續在這條線上工作了兩天兩夜的老張又被領導安排到第二個生命保通口(葫蘆橋至龍頭山中學)繼續做交通疏導工作。此次老張的任務更重,白天疏導交通,晚上參與巡邏。白天疏導交通的時候沒有半點休息時間,夜晚巡邏的時候分成三班,輪班進行巡邏,每組休息一個小時就要起來換第二組。 老張家里的房子被震裂了都沒有時間回去看看,還打電話叫老伴想辦法也趕來災區做點事情。在老張的建議下,他的老伴馬玉葉老人也在地震發生的第三天徙步走進災區給災民煮飯。 張飛:自發救助傷員 張飛,很陽光的一名90后男孩兒,魯甸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的一名協警員。 8月3日,他同巡特警大隊的戰友們正在昭通警校訓練。地震發生后,大隊領導安排魯甸的隊員們趕緊回家看看家里情況。趕到魯甸縣城時,他沒有回家,而是請求讓他趕往災區參與救援,但電話打了很多次,卻沒有打通。來不及多想,張飛就往災區趕。當他走到沙壩村時,見有群眾抬著傷員過來了,他立即幫忙抬,直到把傷員抬上救護車,他才折回頭繼續往災區趕。 一路上山上滾石不斷,余震不歇,趕到災區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過了。隨后,大隊上的同事也趕到災區現場,張飛與同事會合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 到災區,大批傷員和遇難者需要往外運送,但基本都是靠人抬。張飛第一時間就投入到抬送傷員和遇難者遺體的工作中,來來回回抬了多少次他說自己都記不清了,就只顧著抬人。天空不作美,災區當晚就下起了大雨,衣服被淋濕了又被捂干、干了又被淋濕,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第二天。隨后他又參與疏導交通、巡邏、幫助災民搭建帳篷、搬運物資等。 像這樣的父子兵,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昭通公安就有9對,他們用不屈的脊梁托起災區的平安,他們用無私的大愛溫暖著災區的人民!(完) |
相關閱讀:
- [ 08-10]云南全省為魯甸地震遇難同胞默哀3分鐘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頭七”:花椒樹下的祭奠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重災區第一所板房希望小學開建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傷員康復和心理干預同步開展
- [ 08-10]魯甸地震七日祭:魯甸的聲音傳遞新的希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