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送禮披隱身衣 中紀委提前一月剎“月餅歪風”
2014-08-12 07:1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多地多部門發送禮禁令 中國郵政叫停“金月餅” 其實,在中紀委接連釋放信號預警“月餅腐敗”之際,一些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也紛紛早早出招,治理中秋送禮風。 7月24日,雖然距離中秋國慶還有一兩個月,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就印發通知,要求國家機關中秋、國慶節假日嚴禁送禮、宴請、旅游、發放財物。 這份通知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在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期間要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嚴禁用公款送節禮;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與公務無關的宴請;嚴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費娛樂活動;嚴禁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和實物。” “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對查處的典型案例,要點名道姓公開曝光。” 同樣在7月,教育部印發《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明確了六條教師禁收禮品禮金的具體形式。雖然這份規定并非專門針對中秋送禮,但是輿論分析,這份禁令在今秋開學前發布,對狠剎教師節、中秋節的校園送禮風,具有針對性。 進入8月,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重申“月餅禁令”。湖北省紀委日前發出通知,嚴禁用公款購買贈送月餅、煙酒、花卉等節禮,嚴禁違反財經紀律突擊花錢或濫發津補貼、獎金、實物等等。 浙江省紀委發出的通知,要求堅決防止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期間用公款送月餅等不正之風的反彈回潮,同時還列出了省紀委的舉報電話和郵箱。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黨組紀檢組監察局也發布消息稱,針對中秋、國慶公款購買贈送月餅等節禮的不正之風,集團連續下發兩個通知,嚴禁公款購買發放月餅或公款購買月餅等節禮用于企業公關活動,嚴禁制作銷售含有貴金屬的“思鄉月”等產品。在輿論分析,中國郵政的這一舉措,旨在叫停往年活躍在中秋節禮市場中的“金月餅”。 中秋公款送禮漸“隱身” 鏟送禮風重在規范權力 雖然官方三令五申剎節日送禮風,但是,近年來,官場送禮歪風也在向更隱蔽、更高科技化發展。 8月11日,記者在網絡搜索引擎上輸入“中秋送禮”,搜索結果中,傳統的月餅禮盒并不多,更多的是諸如“禮品券”“大閘蟹券”,一些電商還就送禮問題打出“上門送卡”“異地提取”“可開辦公用品發票”等廣告。 此外,在市場上已鮮見的“天價月餅”等高端禮品,在電商網站中卻被隆重推出。而諸如發個卡號和密碼短信即可完成送禮的“電子禮券”,通過微信支付就能完成交易的“微信送禮”,中秋之前,更多樣的禮品形式和更隱蔽的送禮手段也開始顯露。 對于上述“送禮新趨向”,有評論指出,公款送節禮穿上從地上轉入地下的“隱身衣”,在這背后,則是一些經銷商對公款消費等畸形商業形式還抱有幻想,一些黨員干部對糾正“四風”還存有觀望之念、僥幸之心。 “官場送禮風難除,根本上是因權力而生的利益輸送中,不行賄就不能達到目的。規范權力運行,減少權力對于資源的支配,才是釜底抽薪的做法。” 長期研究反腐課題的中央編譯局研究員何增科向中新網記者分析。 在專家看來,“為什么送禮”,“給誰送禮”,“拿什么錢送禮”,一次公款送禮的完成,往往折射出權力尋租、“一把手”權力過大、“三公”經費監管欠缺等多重反腐課題,這些問題不解決,禁令之下,也無法根除節日腐敗的久病沉疴,要通過制度規范權力運行,減少“送禮的必要性”。 何增科說,當前要堵塞完善預算制度中的一些漏洞,加強“三公”經費監管,實現預算透明化、精細化,管住亂花錢的手。此外,面對形勢更為隱蔽的官場送禮風,單靠紀檢部門的監督顯得力量不足,要更加調動群眾監督曝光的積極性,形成震懾。(完) |
相關閱讀:
- [ 08-11]江西通報5起公款旅游典型問題
- [ 08-11]中紀委網站開通公款送月餅舉報窗 周周點名通報
- [ 08-10]中紀委網站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 周周點名曝光
- [ 08-09]浙江一村支書挪用75萬公款被判緩刑 數百村民求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