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從13日開始,在俄羅斯的公共場所使用WiFi上網時,必須進行身份認證。這一旨在加強網絡監管的法令出臺后引起俄羅斯民眾熱議。 據俄羅斯《消息報》9日報道,該法令規定在俄羅斯公共場所,例如酒店、地鐵、公園等處將不能匿名接入無線網絡。使用者可用護照號、駕照號等證件號碼進行實名認證,個人信息得到核實后方可使用。用戶所提供的個人信息會被保存半年以上。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法令與今年5月實行的“關于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保護法”有關,主要為加強網絡監管和反恐。 對于該法令,俄羅斯各界看法不一。俄新網10日稱,俄羅斯區域電信運營商聯盟主席多姆布羅夫斯基認為,禁止在公共場所匿名使用WiFi將毀掉小型電信運營商的生意。他們沒有實名認證的技術資源,法令實行后許多餐廳和咖啡館將被迫放棄提供WiFi服務。另外一名俄電信行業人士表示,政府的新政策在具體細節上表述比較模糊,一些電信公司目前還不了解驗證WiFi用戶身份的具體要求。俄餐廳和酒店經營者聯合會副主席普拉索夫也表示:“我們到現在還不明白如何執行這一規定。特別是不知道如何跟外國客人解釋怎樣使用WiFi。電信運營商是否已做好進行身份認證的準備還未知。”俄Superjob門戶網站公布的對1600名經常使用WiFi的俄羅斯公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對這一規定感到驚訝。大約58%的被調查者稱,今后將不會在公共場所使用免費WiFi;只有17%的人表示,將按規定進行登記繼續使用;另有25%的人表示難以回答。 航空公司職員娜塔莉亞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莫斯科公共場所的WiFi并不普遍,一些咖啡館免費提供WiFi,但網速太慢,她很少使用。娜塔莉亞認為,對于遵法守紀的公民來說,實名認證是個好事,能確保網絡安全。 俄聯邦通信和大眾傳媒部部長尼基弗羅夫表示,要求網民提供實名身份的做法在行業內很常見。其中通過銀行卡、電話號碼等方式驗證身份接入WiFi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俄國家杜馬議員杰尼金則認為,實名認證是為安全考慮,如若允許在公共區域匿名訪問網絡,將為信息犯罪行為提供方便。【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李亞龍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08-11]俄羅斯撥款101億盧布補助多子女家庭
- [ 08-11]美歐與俄羅斯上演制裁戰 中國并非“得利漁翁”
- [ 08-11]俄羅斯驅逐疑似美國核潛艇 俄美關系加劇緊張新跡象
- [ 08-10]俄羅斯和西方相爭巴西得利 拉美國家獲得巨大商機
- [ 08-10]俄羅斯食品緊扣禁令殃及動物 動物園忙調整食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