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尷尬的是,目前還沒有項目負責人敢宣布機場究竟何時交工。《環球時報》記者最近為此咨詢機場方面,也沒有得到答案。許多德國記者和外國記者要求到施工現場觀看、采訪被直接拒絕。有記者私自去工地拍照,被保安強行支走。德國聯邦議院交通事務委員會負責人馬丁·布爾克特表示,新機場恐怕最快要在2017年才能完工。這也意味著,一個客流量每年約2700萬的機場要造11年。 “柏林,你看看,中國可以做得更好!”德國《圖片報》前不久這樣挖苦說。該報列舉說:“揚州新機場從建造到啟用只用兩年!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世界上第二大的機場航站樓,僅用短短3年零9個月建成,客流量可是7800萬。”許多德國網民建議讓中國人來重建柏林新機場。《明鏡》周刊諷刺說,在一個全新的地方選址建造新機場,一切徹底重來,把柏林這個未完工的機場“就當成紀念館,讓人們記住這一自不量力導致的瘋狂教訓”。 無獨有偶,號稱“德國最美音樂廳”的漢堡易北河音樂廳工程,完工日期也一拖再拖,從最初的2012年2月拖到2014年2月,然后又延到2016年7月。該工程預算為7000萬歐元,現在預算已超過6億歐元。實際上,德國這樣的爛尾工程可不少:柏林還有一個永遠無法竣工的新建深水港;“奔馳”車的故鄉斯圖加特火車站改造項目在爭議中拖了數年;里姆斯島上的病毒研究基地預算從1.5億歐元增加到3.4億歐元。 《明鏡》周刊直言,“這是聯邦政府系統的失敗”。德國近幾年有40個大工程,目前只有14個預算沒有超標,有2/3的工程追加預算,而且都染上“拖延病”,國家為此損失數十億歐元。德國柏林經濟和政治學者喬治·瓦舍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造成“爛尾工程”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人為因素。像柏林新機場,其前防火系統主策劃師根本不是工程師,前任技術總監還涉嫌受賄50萬歐元,兩位工程監事會的總負責人柏林市長和勃蘭登堡州長也不懂工程。喬治說,這些工程成了“德國的笑柄”,也讓“德國制造”塑造的國家形象打了折扣。 “爛尾工程現象”引發德國政府的反思并推出改革計劃,如推出《重大項目手冊》,指導各機構合理制定建設項目,要求重大項目“預算真實,施工透明,交付按時”。新成立的重大項目建設委員會的30多位專家將審核大項目的預算,評估風險,并監督施工。(駐德國特約記者昭東) |
相關閱讀:
- [ 08-12]德國富豪砸一億美元 “擺平”法律
- [ 08-11]特福芬阿爾高奶粉開啟德國百年品質之旅
- [ 08-11]法國移民大量涌入德國 德政府欲尋解決方案
- [ 08-11]德國外交部要求各國使館提供駐德秘密特工名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