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8月13日電題:有一種力量叫信仰——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走筆 新華社記者陳建華、楊榮榮、高皓亮 1934年10月。贛南瑞金。 丈夫長征出發時說:“革命勝利那一天,我一定會回來!” 為這一句,軍嫂陳發姑守望了75年。 身倚門框,腳踏門檻,哼唱著送郎參軍的歌。一邊編著草鞋,一邊眺望著村口,直至雙目失明。臨終前,她還在向來人打聽:“我家吉熏有什么消息?” 青絲白發,門檻上磨出一彎深深的凹印。 蒲草如絲,身后齊整擺放著75雙草鞋。 ……… 80年后的這個夏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贛南。 從贛江之源到羅霄山脈,從惶恐灘頭到會昌城外,當我們感受著這里的百姓銘記黨恩、永跟黨走的熾情;當我們聆聽著這里的干部繼承蘇區干部夜訪貧農的傳統,將百姓幾十年的祈盼安頓在當下的故事,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那種滌蕩人心、亙古不朽的力量。 陳發姑已然不在,但浸潤在蘇區人民血脈中的那種力量卻依然在今日贛南大地上生發開來。 這種力量讓弱小者強大,貧窮者富有,平凡者偉大,革命者不朽。 這種力量叫——信仰! 看信仰之樹亙古長青 17雙手緊握,高捧一碗水酒,仰頭飲盡。 80年前中央紅軍長征前夕,瑞金葉坪黃沙村華屋小組的17名年輕人,相邀來到村后的蛤蟆嶺,每人栽下一棵常青松。 他們約定,革命成功后,要省親故里;活著的要為陣亡的人孝親敬老,還要照看好這些松樹。 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 “大伯,近段時間屋下(家鄉)有大事,變化蠻大,要認得回來的路……”今年清明,在烈士們種下的17棵“信念樹”下,帶領老老少少祭奠的老者點香、掛紅,撫過每株松樹上的烈士姓名,念道。 嶺下華屋發生的“大事”,是2012年贛州市啟動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程,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的開篇之作,直接惠及300萬老區人民。 危房改造、安全用水、電網改造、基礎設施……《若干意見》規劃的一條條“路線圖”,預示著贛南老區人民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撫平了老表久鎖的眉頭。 不遠處,白墻黛瓦的新房已是鱗次櫛比。近處土坯房里,烈士的遺腹子——81歲的華崇祁想到年底就能帶著幾個兒子住進新樓房,笑得合不攏嘴。 他仔仔細細用手平整著掛在土墻上的毛主席畫像,一邊念著:“保佑共產黨萬萬年!” 80年前,子彈已盡,石塊亦絕,為了掩護傷員,21歲的江善忠引著敵人直到懸崖前,瞥了一眼圍上來的敵人,縱身一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也是這一句“保佑共產黨萬萬年”,被這名年輕的紅軍戰士用鮮血寫在白褂子上,成為生命最后的吶喊。 因為,有一種力量叫信仰! 歷史長河湍湍。“一門忠烈”的故事歷歷在目。比如楊家將,比如岳家軍。然而,在當年蘇區,“馬前托孤”“八子參軍”的故事在贛南俯拾皆是。那么多的普通百姓,那么多的“一門忠烈”。 蘇區時期,參軍參戰的贛南兒女有93萬余人,占當時當地人口三分之一,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多達近11萬。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贛南子弟倒下。 是什么讓“為革命獻身”的號召高于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是什么讓普通百姓揮別兒女情長,不顧生死,鐵了心跟黨走? 因為,有一種力量叫信仰! 楚國亡了,《離騷》還在;南宋沒了,《滿江紅》還在;紅軍走了,信仰還在。紅色后代、國家一級編劇溫何根說。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度舾梢庖姟烦雠_后,贛州市因勢利導,開展了以宣講報告、祭奠英烈等為內容的“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教育實踐活動,凝聚起蘇區人民干群一心,共同推進贛南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年曾為紅軍哥捧上一塊餅子的稚兒,已過耄耋;郁孤臺下清江水環繞的英雄冢,已蔥郁垂蔭……沉鉤歷史,昔日共產黨人的故事只留下粗略的脈絡,疏可走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卻依舊浸潤今日,密不透風。 歲月不居,信仰如故。 17棵青松俯瞰著赤紅的贛南大地。這片赤紅不僅是血性,更是信仰。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
相關閱讀:
- [ 05-19]科技列車贛南行暨2014江西省科技活動周啟動會舉行
- [ 05-09]贛南蘇區振興兩周年 信豐發展駛入“快車道”
- [ 05-06]全國70家網媒看贛州 聚焦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兩周年
- [ 05-06]“贛南茶葉第一村”:客家文化的積淀升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