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干旱面積達72萬平方公里仍有望糧食產量穩定
2014-08-14 19:06: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14日電 (烏瑤畢力格巴圖)14日,在東北地區抗旱保秋會商視頻會議的內蒙古分會場上,內蒙古農牧業廳副廳長王國林表示:“目前看,無論重旱面積還是絕收面積,均少于常年平均值,所以,當前我區農業生產總體形勢仍好于常年,豐收的基礎依然存在,我們仍然有條件、有基礎、也有信心保持糧食生產穩定,預計糧食產量與上年持平或略增?!?/p> 內蒙古位于中國北部邊疆,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其不僅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和糧食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 記者在當天會上獲悉,上半年,內蒙古農業生產形勢較好,苗情長勢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但從6月下旬開始,內蒙古中西部大部分地區降水陸續開始減少,并逐步向東部區發展。特別是7月中旬以來,中西部大部地區持續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高溫日數多達10天左右,多地降水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新低,降水偏少7成以上。 受降水少和高溫的共同影響,內蒙古中西部大部土壤墑情嚴重下滑,部分地區干旱已經形成災害并持續發展,局部地區農業生產形勢發生逆轉。據7月底統計,內蒙古干旱發生面積為72萬平方公里,其中,重旱面積11.1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10%。全區農作物受旱面積1895萬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其中重旱面積717萬畝,可利用草場受旱面積27萬平方公里。 王國林表示,內蒙古今年旱災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中部旱作區和西部北部地區,均是常年的老旱區,也都是非糧食主產區,受災作物主要有旱地玉米、馬鈴薯和雜糧雜豆?!半m然局部地區受旱災等不利因素影響較重,但東部的糧食主產區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雨熱條件一直比較好。如果后期沒有早霜影響,糧食生產將會獲得大豐收;通遼市和巴彥淖爾市等糧食主產區,有效灌溉面積比重較大,干旱影響較小?!?/p> “目前看,無論重旱面積還是絕收面積,均少于常年平均值,所以,當前我區農業生產總體形勢仍好于常年,豐收的基礎依然存在,我們仍然有條件、有基礎、也有信心保持糧食生產穩定,預計糧食產量與上年持平或略增?!蓖鯂秩缡潜硎?。 記者在會上獲悉,面臨當年的形勢,內蒙古當地政府也做出諸如:加強組織領導,應對旱情發展;加強技術指導,推進科學抗災;及時籌措資金,為抗旱救災提供保障;大力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合理利用抗旱水源;搶抓有利條件,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等的部署。 “今年糧食生產開局較好,農作物苗情基礎扎實,但當前局部地區出現了不利形勢,確保今年全區糧食繼續豐收,關鍵在抗災減災。”王國林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抗災減災繼續做好以下情況通報、監測預警、組織專業人員奔赴一線開展科學抗災減災、病蟲害防控、受災牧區飼草料的調運儲備等工作。(完) |
相關閱讀:
- [ 08-14]內蒙古局地遭風雹災害 4市9縣7600人受災1人死亡
- [ 08-10]內蒙古“草原雄風”世界功夫爭霸賽預賽結束
- [ 08-09]內蒙古成吉思汗陵舉行甲午哈日蘇勒德大祭
- [ 08-07]蒙酒成為2014內蒙古年度經濟峰會指定用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