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裁讓俄羅斯人改吃國貨 民眾因愛國情緒顯樂觀
2014-08-15 09:06:51?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挪威三文魚斷貨了,過些天可能會有我們摩爾曼斯克(位于北冰洋沿岸的俄羅斯港口城市)的三文魚”。當莫斯科麥德龍超市的售貨員不斷這樣吆喝時,《環球時報》記者清楚,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較量已經初見“成效”。 隨著本月7日俄羅斯政府公布一份禁止從多個對俄實施制裁國家進口食品的清單,包括挪威三文魚、荷蘭西蘭花、德國蘋果等在內的平時常見的食品都從莫斯科的各大超市不見了蹤影。《環球時報》記者這兩天到超市購物,看著空蕩蕩的蔬菜、水果、水產等柜臺和貨架,不免聯想到蘇聯解體前后的短缺經濟時代。在麥德龍超市,不斷有顧客問正在清理冰鮮水產的售貨員伊戈爾:“大概要過多久才能有三文魚?”伊戈爾只能無奈地重復著一個答案:“誰知道呢!” 根據俄羅斯政府公布的清單,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等國的水果、蔬菜、牛肉、豬肉、水產、堅果和乳制品等都在被禁之列,禁令為期一年。俄羅斯媒體都在熱議禁令對民生的影響,但或許是受舉國上下的愛國主義情緒影響,大家又顯得很樂觀。一家媒體近日在頭版刊登一幅俄羅斯奶牛的照片,下面用大號字寫著:“你做好擠奶的準備了嗎?”還有媒體刊登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杰夫共進早餐的圖片,兩人面前擺著大個頭的俄羅斯黑面包,圖片說明寫著:“吃咱們自己的!”梅德韋杰夫總理12日讓民眾不必恐慌,他表示:“我們是一個能夠、也應該自己養活自己的國家。”俄園藝協會負責人認為,因采購網絡問題,過去各大超市沒有大規模進俄羅斯本國貨。 俄聯邦經濟發展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將近30%的食品依賴進口,個別種類,如牛肉、魚類和奶酪等進口的依存度甚至超過50%。一些超市已開始拓展進貨渠道,比如桃子和油桃改為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梨從阿根廷進口,蘋果要塞爾維亞的。 《環球時報》記者還發現,在莫斯科的一些餐廳,日式生魚片和海鮮壽司由于原料短缺已陸續斷供。有俄羅斯普通民眾表示,沒有三文魚就吃國產鯉魚,沒有進口西蘭花就吃國產圓白菜,總之生活仍要繼續。(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丁飛) |
相關閱讀:
- [ 08-14]烏克蘭禁止俄羅斯能源過境輸送
- [ 08-14]普京:俄無需與西方切斷聯系 但不能被輕視
- [ 08-14]外媒:日本為擴軍找借口 周邊大國都被稱是威脅
- [ 08-14]俄羅斯或于2017年前完全放棄進口烏克蘭軍備
- [ 08-14]俄羅斯反制裁歐盟 土耳其擬借機擴大對俄食品出口
- [ 08-14]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地鐵疏散演習
- [ 08-13]分析人士稱俄歐制裁“大戰”或在三個月內結束
- [ 08-13]俄將簡化埃及商品入境流程 欲同埃及建自貿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