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谷垴鄉衛生院帳篷門診熱情為患病群眾服務。 記者楊崢 攝 地震發生至今 美編 劉一飛制圖 與時間賽跑 3日地震發生時,震中所在的魯甸縣龍頭山鎮,4層樓的衛生院在地震中垮塌。衛生院院長邵浦帶著死里逃生的醫生們,成立震中第一支醫療隊。他們在空地上搭起臨時救治點,安置了最早搶救出來的傷員。 震區以外,更多醫護人員緊急行動,向地震災區挺進。 震后15分鐘,魯甸縣人民醫院2輛救護車、8名醫護人員出發奔向震中。當天,魯甸縣人民醫院派出8個小分隊奔向各個重災鄉鎮,受災較輕的8個鄉鎮衛生院也派出小分隊向災區移動。同時,宜賓市醫療隊和昆明總醫院野戰醫療所第一梯隊也于第一時間抵達魯甸縣。 地震造成傷亡慘重,僅靠當地醫療力量還不夠。國家衛計委派出來自多個臨床學科、19名國內一流專家組成的國家醫療專家組,重慶派出42人的醫療隊,四川派出25人的醫療隊,云南省衛生廳從昆明、曲靖和玉溪等地調派專家、設備和藥品,緊急馳援災區,保障受災群眾醫療需求。 8月3日20時30分,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隊在省衛計委主任張笑春帶領下疾馳9個多小時趕到巧家縣醫院。 8月4日凌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第二批醫療隊在驅車前進5小時并加1個多小時的徒步后,于上午6時30分到達龍頭山鎮。醫療隊隊員各自背上20公斤重的急救包,徒步向交通受阻的翠屏村進發。為了盡快趕到目的地,最大限度地救治傷員,除了藥品,隊員們只帶了一點飲用水和方便面。5日晚上7時,醫療隊在翠屏村平整出一塊土地,建立起了首個村級移動式帳篷醫院。 多爭取到一分鐘,就能多救回一條生命。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各醫療隊一刻也不敢耽誤,全速挺進災區。一路上,面對頻頻滾落的山石和糟糕雜亂的路況,醫療隊奔行的速度卻沒有降下來。截至8月3日23時,省衛生廳共派出11支共計233人的醫療隊;截至8月11日,國家、省、市、縣及部隊共投入地震災區醫療救援力量2665人。 與時間賽跑,需要的是好的“腿腳”。目前,全省各大醫院均建立了針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應急救援機制,第一時間到達災區的先遣醫療隊專家配合越來越高效,醫療設備進一步升級。此外,前方醫療隊和后方診治醫院已實現無縫對接,確保了災區急救手術、危急重傷員搶救及轉移等工作的順利開展。 與死神爭速 在會澤縣人民醫院,躺在病床上的肖太奎還不知道,自己在短短時間內與死神進行了一場生死賽跑。地震中,紙廠鄉江邊村委會新發村民小組的肖太奎家房屋倒塌,被父母刨出時他顱骨骨折、硬膜外血腫。由于救治及時,肖太奎脫離了危險。 “醫生,快救命!”8月4日22時20分,一名74歲的傷員被送入巧家縣醫院,老人已昏迷30多個小時,必須立即實施開顱手術,否則隨時有可能因為發生腦疝而死亡。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飯的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隊立即組織會診、實施手術,經過5個多小時的奮戰,手術順利完成,老人也于8月5日早上9時蘇醒,而此時,趙建華、李艷華等醫療隊隊員已經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 時間就是生命,救人高于一切。地震發生后,各醫療隊和衛生部門堅定地把每一秒鐘當成阻止和打敗死神的契機,同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全力做好傷員救治,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把傷殘率降到最低,不拋棄、不放棄救治每一個生命。 |
相關閱讀:
- [ 08-15]云南魯甸震區上演“最美小蘋果”
- [ 08-15]活躍在魯甸地震災區的“女漢子”
- [ 08-15]云南魯甸震區上演“最美小蘋果”
- [ 08-14]魯甸災區恢復重建資金規模尚未確定
- [ 08-14]云南魯甸地震救援轉入廢墟清理、財物搜尋階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