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5日 日本《經濟新聞》15日刊文,指出在經濟和外交層面,日本已遠遠落后于德國。日本需要弄清二戰后69年后為何會輸給德國,而向德國學習什么則將決定日本未來前進的方向。 文章分析,日本與德國戰后走過的道路有很多共同點。在冷戰時期,兩國分別在美國主導的道奇計劃(重建日本經濟的計劃)和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推動下實現了復興。兩國也同樣在堅持走控制軍備、重視經濟的路線的基礎上創造了“經濟奇跡”。 文章指出,差異日趨明顯的是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德國以德法和解為核心,主導構建了歐盟(EU),并在其深化與擴大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相反,日本在處理與中國和韓國等重要鄰國的關系時卻屢屢受挫。 文章進一步指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德國也正在提高其影響力。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起參加了談判。而在解決烏克蘭危機時掌握關鍵的也是德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有能力與任何主要國家的領導人迅速實現會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提出了“俯瞰地球儀的外交”,但其中卻缺少了中韓這兩個鄰國。日本與中韓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日美均對中國加強海洋戰略抱有強烈的擔憂,但奧巴馬政權同時也對無法與中韓展開對話的安倍政權感到不安。 文章還指出,在經濟層面,日德間的差距也正在擴大。經歷過惡性通貨膨脹的德國重視財政紀律、優先維持強有力的貨幣以及物價穩定。而與此相反,曾滿足于1美元兌360日元的匯率水平的日本則產生了嚴重的日元升值恐懼癥。資金的過剩流動導致了泡沫的發生,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又落下了通貨緊縮的病根。日本不斷推出只顧眼前的財政刺激舉措,財政紀律至今仍然松懈。 德國實現了財政盈余,能夠在無需貸款的情況下編制預算,但日本甚至難以期待2020年度的基礎財政收支實現盈余。日本的長期債務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超過2倍以上,在發達國家中最高。 雖然目前日德兩國均為經常收支盈余國,但德國將成為超過中國的最大經常收支盈余國,而日本則可能淪為經常收支逆差國。如果日本在財政收支和經常項目收支上均跌落為逆差國,日本與優等生德國的差距將被進一步拉大。 經濟和外交密切相關。德國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歐盟的深化和擴大。另一方面,由于與中韓關系的冷卻,日本難以充分分享到世界增長中心的利益。 |
相關閱讀:
- [ 08-15]日本設計師奇思妙想 用巧克力制成可食用樂高積木
- [ 08-15]人民日報:勝利屬于正義 日本應警惕重返戰爭道路
- [ 08-15]勿忘歷史教訓 仍需警鐘長鳴
——寫在“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9周年之際 - [ 08-15]日本多名大臣及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獻祭祀費
- [ 08-15]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小林喜一侵華罪行自供提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