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鄧小平理論 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2014-08-18 17:29:31? ?來源:《求是》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一、發展才是硬道理 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個簡單而深刻的真理,是對我們黨近半個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高度總結,凝聚著對我國未來發展戰略的深刻思考。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的這一概括,把發展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根本任務和發展目標有機統一起來。一方面,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必須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另一方面,公有制為主體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收入分配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明確指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要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為今后經濟社會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 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鄧小平同志科學分析當代中國國情,得出了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判斷。黨的十三大報告充分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這使我們真正回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多項經濟指標名列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大踏步提高,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完全建立在對國情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我們研究任何問題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鄧小平同志對我國發展戰略目標和步驟的生動概括。第一步,從1981年至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經過不懈努力,2000年我們已經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黨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戰略目標分解為“兩個一百年”目標。黨的十八大重申了“兩個一百年”,明確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為我國未來發展勾畫了更為清晰的藍圖,極大地感召和鼓舞了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 我國經歷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后,已進入到經濟發展的轉換期,經濟增速開始趨緩,這實質上是經濟發展驅動力的轉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核心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應當注重解決科技和教育更好地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問題,加大科研和人力資本投入,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
相關閱讀:
- [ 08-17]小平故里致力將“政策特區”打造成“投資洼地”
- [ 07-21]30余華僑華人四川廣安考察小平故里 愿架友誼橋梁
- [ 07-21]將兩批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陳小平廳長一行深入泉州部分市縣和企業調研 - [ 07-15]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小平故里 開啟“美麗四川行”
- [ 06-25]全國網絡媒體“小平故里行”:緬懷偉人 感受巨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