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舉起改革開放偉大旗幟
2014-08-20 14:08:1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不斷解放思想 全面推進改革 ——鄧小平:“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 ——習近平:“全黨必須保持強烈的進取意識,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上海浦東,因鄧小平的關注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 變革,在浦江兩岸再次風云激蕩。 這是100多條針對性極強的改革舉措——先照后證、事中事后監管…… 這是一系列以開放促改革的新規——金融、航運、商貿、文化等服務領域擴大開放,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這是一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截至2014年7月底,自貿區內新設企業9585家,外資企業1032家,相當于前20年新設企業數量的總和。 上海自貿區,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聲。 “自貿區這張‘牌’一打,在全國就形成一種開放倒逼改革的氛圍。”立足上海,放眼全國,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說,“盡管現在和過去形勢不同,但是小平同志的思想精髓是一脈相承的。今天,解決問題關鍵靠改革,重點仍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我是實事求是派”——小平同志的話言猶在耳。 30多年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猶如一條紅線始終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直面問題。 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調研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區、鄉村、企業、學校。 中國中部重鎮——武漢。 這是一座和偉人有著特殊淵源的城市——1927年,23歲的鄧希賢在這里改名為“鄧小平”。從那以后,這個名字影響中國至今。 這是一座和偉大變革有著密切聯系的城市——1992年,小平同志考察南方時曾在武昌火車站站臺停留。這是他南方之行的第一站,短短29分鐘,一番叮囑,幾多期望,吹起了浩蕩的改革春風…… 21年后,春潮又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漢,就全面深化改革問題進行調研,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度重視的五大關系、六大問題,從戰略高度為改革“謀篇布局”。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六大方面、15個領域、330多項改革舉措,3個多月后,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一幅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都聚焦改革,而以往改革大多側重于某個領域或者某個方面。 “正因為這樣,全面深化改革,就成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歷史特點。”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說。 一項項實施方案、一張張路線圖、一個個時間表……伴隨關聯性和互動性的增強,各項改革在協同配合中深化。 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從研究制定政策,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共識進一步形成,力量進一步凝聚。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路采訪,人們最為關切的是制度創新。 高樓鱗次櫛比、湖水清澈透亮…… 20年前,蘇州金雞湖畔是一片沼澤地和水稻田。在鄧小平的直接推動下,中國和新加坡在這里合作創辦的蘇州工業園區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示范區。 “改革開放之初,可能需要的是一種敢闖敢試的勇氣和精神,今天的改革不但需要勇氣與擔當,更要有一種制度。”蘇州工業園區工委書記王翔說,“除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以外,我們面臨著制度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今天回想鄧小平的論斷,更覺意味深長。 ——“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此更加清醒、自覺。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深圳,這個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卻始終保持著危機感,不斷警醒自己增強加快改革的緊迫感。 “對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要求,我們還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上。”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說,“政府管市場的方法要從過去單一的事前審批轉向事前進一步放開、更多依靠事中和事后監管,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深圳密集出臺。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公平正義,是小平生前一直關注的重大問題。 龍平平對此感觸良多:“核心問題是改革成果能不能由大家共享,就是共同富裕的問題。從小平提出這個論斷到現在,這些問題已成為改革要破解的重要問題。”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度深入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考察,和基層干部群眾共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計。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 “我個人體會,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概括起來就是6個字——開放、放權、讓利,釋放了蘊藏在億萬人民身上的無限活力。”回憶往事,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感慨萬千。 歷史已經證明,30多年前開啟的改革,為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還將證明,30多年后開啟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為中國開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
相關閱讀:
- [ 08-19]村民談小平故里三十年變遷:沾了改革開放的光
- [ 07-21]希望福建邁出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新步伐——張高麗在福建考察紀行
- [ 07-20]張高麗:抓住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機遇 推動福建改革開放科學發展
- [ 07-19]張高麗:抓住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機遇 推動福建改革開放科學發展
- [ 06-25]河北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
- [ 06-07]中外專家天津熱議自貿區與中國改革開放
- [ 05-24]習近平:上海要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 [ 04-28]中國戰略智庫--改革開放論壇理事會換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