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貢獻
2014-08-20 14:07:4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我們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偉人。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發展的實踐證明,當年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英明的、正確的,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為什么說鄧小平同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就在于,“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開創就開創在這里。”他還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 這“兩個不愧為”“三新”“兩基本”,高度評價和精辟概括了鄧小平同志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 改革開放打開了一條新路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我們通過改革開放“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 鄧小平同志是怎樣領導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呢?回顧那段歷史,有這樣幾個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在千頭萬緒中抓住關鍵環節,首先端正黨的思想路線。他率先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提出要準確地完整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成為思想解放的先聲。他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領導全黨開展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以此作為理論上的突破口,推動了全面撥亂反正。他強調,只有思想路線端正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才可能確立,改革開放才可能邁開步伐。他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認為改革開放走的每一步,靠的都是實事求是。 第二,反映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經過十年動亂,老百姓普遍希望安定下來,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希望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提高生活水平;希望能有一種變化,形成新的氣象。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改。在鄧小平同志的力主下,在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是人民的事業,人民最擁護;改革開放的所有做法都要經過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都要以人民是否滿意、答應、高興為標準。這是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鄧小平同志說:“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 第三,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同志為黨、國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功績,但在晚年也犯了錯誤。能否正確地評價這位偉人,還要不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這是決定我們國家未來發展方向、關系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問題。鄧小平同志在處理這一重大而復雜的問題上,表現出高超的政治水平和巨大的勇氣。他主持作出歷史決議,維護了毛澤東同志,維護了黨的光輝歷史,提出要世世代代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同時,實事求是地指出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這一問題的完滿解決,保證了我們黨在思想上的統一性、政治上的穩定性、理論上的連續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為成功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最為重要的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鄧小平同志正確接受了毛澤東同志的遺產,堅持、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第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鄧小平同志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敏銳地看到時代條件的變化,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發展是核心問題。對時代主題的正確判斷,是我們集中力量搞現代化、推進改革開放的基本依據。他指出,爭取一個較長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要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他提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戰略思想?!艾F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彼J為,現在的世界一日千里地發展,與古老社會不同,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要認清時代特點,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拔覀円s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第五,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鄧小平同志領導的全面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開放,調動了工人、農民、干部、知識分子、青年和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及各個階層的積極性。他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受到港澳臺同胞的廣泛認同。他號召“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同實現民族復興大業,鼓舞了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積極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的發展使全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活躍了起來,使人們的積極性真正調動了起來。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中國快速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決不是要拋棄我們的理想,“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p> 勇敢地、尖銳地提出這個問題,并且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才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 總結歷史經驗,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所以認識不完全清醒,關鍵還在于脫離了中國實際。為此,他向全黨提出了再一次“相結合”的任務。在黨的十二大上,他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边@句話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就是強調要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通過“相結合”來回答和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沿著這樣的正確方向,鄧小平同志和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有所突破,既沒有丟老祖宗,又講了許多新話,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 有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關于社會主義本質。這最能反映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從他的大量論述看,他講社會主義首先是從優越性講起的。他認為,我們為什么不搞資本主義而非要搞社會主義呢?就因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如果不優越,搞社會主義干什么?這是他思考“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邏輯起點。那么,社會主義的優越表現在哪里呢?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一個是生產力發展的成果要落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個道理,他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講,一路講下來,到南方談話時就有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段話強調了兩個意思,一個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一個是共同富裕。顯然,他認為這兩條是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東西,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是逐步推進的歷史過程。他一再強調,我們一定要搞能夠體現比資本主義優越的社會主義,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吧鐣髁x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睂ι鐣髁x本質的概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沒有作過,是鄧小平同志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對于指導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F實中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當初設想的較高發展階段的社會主義不同。對于這一點,我們過去認識得不是很清醒,超越階段是過去犯錯誤的主要原因。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結合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實際,明確提出并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他指出:“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采取一些‘左’的辦法,這樣是搞不成社會主義的?!薄吧鐣髁x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痹谀戏秸勗捴?,他又進一步強調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编囆∑酵疽笠磺袕某跫夒A段的實際出發,同時強調不能忘記遠大理想。他說:“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编囆∑酵娟P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些重要思想,使我們在思想認識上和改革舉措上的很多重大突破有了理論依據,能夠更加大膽地把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向前推進。 關于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完全是老祖宗沒有講過的話。過去一直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最主要的標志之一,而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固守這一點,是影響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體制障礙。究竟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這是當時長期爭論不休、阻礙改革推進的大問題。鄧小平同志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他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手段、方法,“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蔽覀兏愕氖恰吧鐣髁x的市場經濟”。在南方談話中,他更加明確地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就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這是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問題上的重大理論貢獻。 上述這些重大理論觀點,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繼承前人,又根據改革開放新的實踐、創新發展,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重要成果。我們說鄧小平同志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很重要的就是指這些方面。 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還要解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什么是”的問題最終要在“怎樣建設”問題的解決中得到回答??傇O計師的設計,就特別反映在這方面。鄧小平同志與毛澤東同志一樣,不但抓方向、抓根本、抓宏觀,而且抓具體、抓辦法、抓落實,著力解決“橋和船”的問題,解決達到目標的“實現途徑”問題。他提出了小康目標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并且提出了保證這一戰略目標實現的一整套“相互關聯”的“管用”的路線方針政策,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這些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對黨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同志非常看重。他多次講:“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彼f,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我們的政治路線,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環節不放松”“離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沒有根,沒有方向”“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今天回過頭來看,鄧小平同志是多么的英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奧秘就在于始終遵循了他當初為我們確定的這樣一條基本路線。 黨的基本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規律,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條紅線。說鄧小平同志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最重要的就是確定了這條基本路線。 |
相關閱讀:
- [ 08-20]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 [ 08-20]中央首次為鄧小平立傳 講述文革中毛鄧書信聯系
- [ 08-20]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什么是對鄧小平最好紀念?
- [ 08-20]冷溶撰文談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貢獻
- [ 08-19]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改革如春水勢不可擋
- [ 08-19]鄧小平參加八七會議寫記錄 困了在地板上打盹(圖)
- [ 08-19]鄧小平“文革”期間部分文稿首次披露
- [ 08-19]寫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不改革死路一條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