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反腐節點四個認識誤區
從戰略上給現階段的反腐敗斗爭準確定位、定調
要正確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反腐敗斗爭的目標,首先要對這個歷史階段腐敗與反腐敗的矛盾運動做出合乎實際的判斷。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僅要解決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還要經受住由此引發的各種考驗;不僅要完成現代化建設由起步到騰飛的過程,還要經受住改革進入深水區,反腐進入攻堅階段的種種陣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的某些階段和某些環節,腐敗還將表現出“高發”和“多發”的特征。因此,要通過短期的斗爭取得速勝,難度很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所確定的目標以及策略,就要防止偏離實際,使工作陷入被動。
要正確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反腐敗斗爭的目標,就應該把反腐敗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中去把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且異常艱巨和復雜。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反腐敗是全局工作中的一個方面。各項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無論做哪項工作,都必須同其他方面密切配合,彼此協調。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敗斗爭與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的關系有三種可能的情形,即超越于、適應于和落后于其他工作。在這三種情形中,反腐敗落后于其他工作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拖全局的后腿;超越于其他工作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會把反腐敗強調到不適當的程度,打破全局的有機平衡。因此,唯有“適應于”是可取的。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反腐敗的目標應該建立在“適應于”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基點上。
科學地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反腐敗斗爭的目標,要區分開展這場斗爭的最高目標和最低目標。反腐敗的最高目標是清除腐敗,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反腐敗的最低目標則是遏制腐敗,確保政治穩定,經濟和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我們應該準確地把握好分寸,既不能提出過高的目標,盡管這樣做可以一時振奮人心,但一旦達不到就會動搖群眾的信心;也不能因為清除腐敗有一個過程而強調客觀原因,放松工作,把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予以放棄。在反腐敗的每一個階段,要按照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抓住應該做又有條件做的事情,扎扎實實地做,體現出我們黨反對腐敗是認真的,這樣就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信心。在反腐敗斗爭中,本來就準備做的,應當承諾盡快去做;將來可以做,但一時還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承諾一個時間段,逐步實現。
在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反腐敗的目標時,我們還要善于從政治上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轉型時期,這是反腐敗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困難的時期。如果用軍事術語來表達,可以把反腐敗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進攻三個階段。現在正處于“相持階段”,這個時期的腐敗現象具有很大的頑固性,往往會邊反邊犯、糾而復生、剎而不止。認識這一特點,有利于消除一些同志的疑慮和困惑,透過“越反越嚴重”的表象,看到反腐敗的光明前景。這有利于我們把反腐敗與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使我們的主觀努力建立在可靠的客觀基礎之上,避免犯急性病的錯誤。
反腐敗沒有靈丹妙藥,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應該看到,腐敗是與社會主義本質不相容的,社會主義經過長期發展和不斷自我完善,將來一定可以最終根除腐敗。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敗是一項長期復雜的斗爭,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形態都存在腐敗,至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根除腐敗。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定階段內,人類還創造不出使腐敗既不能存在又不能再產生的社會條件。反腐敗沒有靈丹妙藥,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所謂有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就是要將腐敗遏制到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內,從總體上保證政治、社會不腐敗。如果把反腐敗理想化,很容易在現實面前碰壁。因此,對于反腐敗,我們所需要的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腳踏實地,既要充滿信心,堅定不移,又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
“均貧富”不是反腐敗的目標
用小農意識反腐敗,最高的原則就是“均貧富”。表現在經濟上,就是劫富濟貧,寧可普遍貧窮,也不能容忍普遍富裕基礎上的貧富差距。這種小農意識是狹隘的,對社會的發展是有害的。歷次農民起義,千百萬人揭竿而起,矛頭直指反動腐朽的統治階級,但起義一旦成功,農民政權又很快走向腐敗,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我國曾是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對于這一點要特別警惕。在反腐敗中要注意兩種傾向:一是不能把合理的差別看成腐敗。如現階段,高級知識分子、政府官員等群體會或多或少享受一些待遇。對這種現象,要區別對待。屬于“四風”之列的要堅決清除,但有一些待遇是開展工作必須的,對這些確實與普通群眾有差別的但又并非不合理的“待遇”就無須當作腐敗來反。二是不能把一些人“均貧富”的呼聲,看成是反腐敗的正當要求。無論從歷史潮流看,還是從現實情況看,這種要求都是消極的。如果照此辦理,輕則帶來社會發展停滯,重則給社會帶來破壞。
不能用搞群眾運動的形式反腐敗
在反腐的過程中,必須走群眾路線,因為人民群眾在發現線索、提供證據、舉報犯罪方面,具有無所不在的天然優勢。但發動和組織群眾搞“運動反腐”,表象上看,可能一時轟轟烈烈,但從歷史來看,很難取得成功。運動反腐往往像一陣風,腐敗者用躲風頭的方式就能輕易地逃避懲罰。腐敗官員見風使舵,遇“風”而止,“風”停便行,導致腐敗屢禁不止。運動反腐不但不能保證根除腐敗,反而會削弱反腐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綜上所述,在高壓反腐的同時要抓緊科學反腐制度建設,從治標過渡到治本。科學的反腐制度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選擇科學制度反腐,讓領導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這既是世界各國的反腐共識,也是我國反腐倡廉的必然選擇。(人民論壇王明高 湖南商學院副院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