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撰寫的《鄧小平傳(1904-1974)》于8月18日在全國發行,《新京報》首席記者關慶豐敏銳地意識到:老一輩主要領導人官方傳記已基本出齊。
所謂的“官方傳記”,是指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傳記。如《毛澤東傳》、《周恩來傳》、《任弼時傳》、《劉少奇傳》、《陳云傳》一樣,《鄧小平傳(1904-1974)》也是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組織編寫出版的。
中央文獻研究室,是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是黨中央的工作部門,同時又具有研究機構性質。其主要任務是:編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和生平,編輯、研究黨和國家及軍隊的當代文獻和歷史文獻。它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由劉少奇任主任。1980年5月,黨中央決定將其改組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在它的歷任主任、副主任名單中,我們能看到胡喬木、胡繩、吳冷西的大名。
以特定角度反映波瀾壯闊的歷史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曾說,中央文獻研究室要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每人編寫一部年譜,為他們每人寫一部傳記。
領導人的傳記中,最早出版的是《周恩來傳》,全書分新中國成立前和成立后兩部分,第一部分于1989年2月出版,后一部分1998年2月出版。《毛澤東傳》也是分段出版的。《毛澤東傳(1893-1949)》于1996年出版,7年之后推出《毛澤東傳(1949-1976)》,至此覆蓋他的一生。傳記大多在領導人重要紀念年份出版。《毛澤東傳(1949-1976)》和《鄧小平傳(1904-1974)》于領導人誕辰110周年推出,《劉少奇傳》、《周恩來傳》、《陳云傳》的出版時機為誕辰100周年,《任弼時傳》為誕辰90周年。
這些老一輩革命家,一生經歷了無數血雨腥風和嚴峻考驗。在與國家和歷史的融通與互動中,他們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讓后來人在理解歷史背后智慧與深意的同時,得到人生的啟迪。
揭秘傳主的內心體驗和鮮活人格
從《拿破侖傳》、《富蘭克林自傳》、《羅斯福傳》、《希特勒傳》到《列寧回憶錄》、《斯大林傳》、《戈爾巴喬夫回憶錄: “真相”與自由》,《強人治國:普京傳》,好的領袖傳記、回憶錄,一向是歷久不衰的暢銷書。因為領袖人物跟時代大局密切相關,甚至就是事件的主導者,他們的角度溝通了人物、國家與歷史,相比普通人單純的生活感受,更為宏觀、全面和驚心動魄。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橫空出世和中國經濟的強大崛起,海內外讀者了解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愿望越發強烈,海外政治機構也希望借此了解中國的國家性格和行為邏輯。老一輩領導人的官方傳記基本出齊,滿足了讀者對歷史細節和內情的渴求。這就像一個陣地,你不披露領導人的生平事跡和想法思路,造謠生事、錯漏百出的“傳記”與“評傳”就會在海外大行其道。
但官方傳記也有自身的制約和不足。
中央文獻研究室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曾表示,態度嚴肅是中央文獻研究室“官方傳記”與海外出版的中共領導人傳記、回憶錄的最大不同。
官方傳記,勝在嚴謹準確。依據的資料多是中央檔案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保存的文稿、電報、講話記錄、工作筆記、書信,中共中央文件和有關會議記錄、與傳主有過直接接觸的同志的采訪記錄和回憶錄等。但由于官方修傳性質,容易拘泥史料、色彩單一,既不能跳出來描摹復雜難辨的情境,也不能深入人物內心。
相形之下,外國人為中國領導人所做的傳記,顯得更為豐富和有內涵。羅斯·特里爾(美)所著《毛澤東傳》,從思想和政治角度記敘毛的一生,優美流暢、生動自如,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敏銳新穎,關注毛的個人生活、個性和心理分析,引導讀者體味故事背后的時代困惑,據此描繪出他腦海中的毛澤東的真實畫像。
迪克·威爾遜(英)所著《周恩來傳》,就引用了毛澤東1949年的話: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員配備,現在尚不能確定,還需要同民主人士商量,但“周恩來是一定要參加的,其性質是內閣總理”。這位偉大外交家的迷人風度與機智談吐,使那些對共產主義政權保持懷疑的人,努力收斂了自己的懷疑。傅高義(美)著《鄧小平時代》則廓清歷史迷霧,讓讀者清晰體會到鄧小平如何在失去航圖的大海領航,做出正確判斷,抓住歷史時機,帶領中國走向強盛。
在真實復雜的歷史中,偉大人物也會功過相疊、瑕瑜互見。在審視領導人的歷史地位和是非功過之時,給出的資料越詳盡、越客觀,讀者就越會在大歷史觀念下對人物懷抱“同情之理解”和“溫情之敬意”,在閱讀中感受更為遼遠與深刻的世界……
張稚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