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內傷嚴重外部干預打開魔盒 利比亞陷困局
2014-08-22 08:49:59??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西方用戰爭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利比亞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卡扎菲個人因素外,外部力量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2011年3月,北約濫用安理會1970號決議,以所謂的“保護責任”名義,對利比亞動武并推翻卡扎菲政權。由于時任法國總統薩科奇在軍事行動中非常積極,這場戰爭也被輿論稱為“薩科奇的戰爭”。北約不僅再次制造了軍事干預別國內政、違反國際法準則強行進行政權更迭的先例,更嚴重的是,軍事行動破壞了利比亞久已形成的政治力量平衡和秩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北約對利比亞動武的借口是防止人道主義災難,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赤裸裸的謊言。戰后,利比亞一次次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西方卻選擇聽而不聞。西方“此一時彼一時”,恐怕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有意借機推廣“民主”,后來卻擔心陷入動蕩泥潭難以自拔;二是當時借機除掉卡扎菲,卻發現被支持的“革命者”不僅不感激,反而“恩將仇報”,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就在班加西被襲時喪生,利比亞因此成為奧巴馬政府中東外交的“滑鐵盧”。美國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資深成員鮑勃·考克爾就批評奧巴馬是“不可信賴的盟友”,指出奧巴馬在破壞了利比亞社會秩序后任由其陷入動蕩,這一政策使奧巴馬在地區盟友中“喪失信譽”。 重建一個國家談何容易。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推翻現政權是推進中東民主化進程中難度最低的一步,更重要的是,創建并支持一個正常運轉的政府。可惜,西方在戰時曾信誓旦旦地聲稱將幫助利比亞走向民主和自由,將與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合作,確保政權過渡“平穩且具有包容性”,但事實證明是空話。北約在利比亞留下一個爛攤子后迅速掉頭走人,除了對輸出軍火和購買石油感興趣外,對利比亞國家重建、恢復秩序并無興致。即使現今利比亞政府一再呼吁西方國家進行軍事干預,它們也回應冷淡。 權力真空使亂局無休無止 由于卡扎菲政權轟然倒塌,北約撒手不管,戰后利比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權力真空。隨著卡扎菲的死亡,在反抗卡扎菲斗爭中由各方勢力組建而成的短暫同盟很快瓦解,并展開激烈的權益爭奪。利比亞很快陷入政局動蕩,群雄割據,安全局勢不斷惡化,長期積累并遭到壓制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國家失序。 截至目前,利比亞兩派民兵武裝在首都的黎波里的武裝沖突已持續一個多月,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與此同時,在班加西、德爾納、扎維耶等地的武裝沖突也在繼續。面對利比亞官方和國際社會要求立即無條件停火的呼吁,各派武裝置若罔聞,利比亞局勢全面失控。 此外,在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由世俗勢力代表人物、退役將領哈夫塔爾控制的武裝與“安薩爾旅”在內的宗教民兵武裝多次展開激烈交火。面對愈演愈烈的武裝沖突,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臨時政府、總參謀部束手無策。自8月3日以來,利比亞官方再未公布沖突的傷亡人數,衛生部門坦承已無法進行相關統計。 有幾大因素助推利比亞陷入混亂難以自拔。首先,政權癱瘓,政府孱弱、無效,更迭頻繁。卡扎菲死后,利比亞派別林立,出現多個權力中心,中央政府缺乏權威,頻遭各方挑戰。自卡扎菲垮臺至今不到3年時間,利比亞已更換5任總理,制憲進程緩慢,新憲法遲遲不能出籠。東部和南部的地方主義、分裂傾向令人擔憂。其次,各種主義、派別和勢力斗爭尖銳,部落政治大行其道,全國對話躑躅不前。卡扎菲時期利比亞無一個政黨存在,但目前全國有374個黨派及政治團體。各派除了爭權奪利外,其爭執的核心問題是關于國家發展方向、制度和模式的選擇。一些政治力量背后還有境外支持背景。第三,安全真空導致安全局勢不斷惡化。一方面,政府軍、警察部隊非常虛弱,另一方面民兵武裝充斥全國各地,擁兵自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大大小小400多支民兵武裝。利政府收編和解除民兵武裝的努力始終沒有效果。此外,槍支泛濫,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威脅日益上升,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最后,經濟發展停滯,作為國家經濟命脈的石油生產停頓,石油出口幾次中斷,政府失去財源更難維持。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08-19]哈夫塔爾武裝宣稱在利比亞首都發動空襲
- [ 08-18]多架戰機飛越利比亞首都 空襲數個目標后撤離
- [ 08-18]利比亞首都民兵武裝沖突持續
- [ 08-18]聯合國譴責利比亞首都民兵武裝沖突升級
- [ 08-14]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決定解散民兵武裝
- [ 08-12]利比亞一警方高級官員遇襲身亡 同行兩人遭綁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