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8月22日電(趙琳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鄧小平兩次到桂林,提出要保護漓江、治理污染。40多年過去,漓江“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保持了全球最美河流之一的美譽。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桂林啟動了以“科學保護漓江”為主題的大型環保公益行活動。 桂林山水精華的漓江,在上世紀60年代曾因兩岸工廠林立,一度被嚴重污染。據《桂林市志》記載,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漓江局部江段江水渾濁、發黑,水質下降,江面出現10多公里的污染帶。 1973年10月15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陪同外賓來到桂林,當他親眼看到有幾處污水口正在向漓江排放污水時,心情很沉重。他語重心長地對隨同的地方領導人說:“桂林風景世界馳名,保護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項重要工作。不論是發展工農業也好,搞城市建設也好,都不要忘記這一點。如果你們為了發展生產,把漓江污染了,把環境破壞了,是功大于過呢,還是過大于功?搞不好,會功不抵過啊!”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國務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桂林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漓江生態的措施和政策,桂林開展了壯士斷腕般“切斷污染源”的舉措,將布局在漓江沿岸、占桂林工業總產值的1/6的工廠全部關閉。 1986年1月27日,鄧小平再次乘船游覽漓江,當船行至興坪景區時,鄧小平走上頂層甲板觀望。他看到漓江清澈見底,江中水草盈盈,便高興地說:“漓江水變清了。桂林山水就要講這個‘水’字,有水才能看得到倒影嘛!”,并再次強調要保護好桂林山水。 幾十年來,桂林在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持續實施漓江源頭水源林保護工程、兩岸及水域環境保護工程等科學保護漓江“六大工程”,以保護漓江流域的生態環境。2012年1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這部廣西第一部綜合性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把保護漓江生態納入政府的績效考核。 為了施行“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發展戰略,今年7月1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機關遷入臨桂新區。至此,桂林行政中心遷離了漓江區域。 通過一系列治理和保護,漓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而隨著“桂林喀斯特”申遺成功,聞名世界的桂林山水,正式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桂林今天能夠在治理漓江和保護環境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受到廣泛好評,是與小平同志的諄諄教導和親切關懷分不開的。”原桂林市政協副主席馬勇感慨地說。 今年8月至10月,桂林將邀請市民、作家、攝影家、環保專家、自然科學家、徒步愛好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從位于興安的貓兒山腳下漓江源頭出發,分組分段一路徒步探訪漓江的生態狀況以及各地保護漓江的點滴事例,開展以“科學保護漓江”為主題的大型環保公益行活動。(完) |
相關閱讀:
- [08-22] 廈門原市長鄒爾均回憶30年鄧小平視察廈門的情景
- [08-22] 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的廈門足跡
- [08-22] 鄧小平: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 [08-22] “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
- [08-22] 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郵票開售 郵迷凌晨排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