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了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系發展新時代》的重要演講,話中蒙友好合作,談中國周邊外交,論亞洲國家相處之道。 就此,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兩位前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先生和黃家骙先生,談一談此次演講背后的深意。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說:“中國愿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黃家骙認為,這個搭車的比喻其實是一種比較幽默的表達方式,表示一種“無論是什么車都可以來搭乘”的開放態度,表示中國愿意與蒙古國共榮共贏,讓自身發展惠及鄰國。 高樹茂則進一步闡述稱,所謂“搭快車”,是因為中國目前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可以稱得上是一輛“快車”。無論是蒙古國的領導還是人民,他們都意識到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會給蒙古國經濟帶來機遇,使蒙古國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所謂“搭便車”,則由于蒙古國和中國作為有4710公里邊境線的鄰國,彼此間的交流非常便捷,無論是交通運輸還是其他方面都有優先獲得便利服務的可能,這也是向其他周邊國家傳達的一種態度。 習近平主席本次演講的另一重點是談及亞洲國家的相處之道。習主席強調,要更多用東方智慧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在推進區域合作進程中,亞洲國家交流互鑒,堅持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是符合本地區特點的處理相互關系的傳統。這個傳統體現了亞洲的鄰國相處之道,在今天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高樹茂認為,習主席在演講中強調“傳統”,表明在中蒙外交包括和其他亞洲鄰國的關系中,要堅持一種自古而今的文明傳承。中國和蒙古以及其他亞洲國家,都深受東方“和”文化的影響,因此更能夠在區域事務中彼此理解,無論是經濟交流還是外交路線上都更能夠互相尊重、友好協商。 黃家骙則認為,習主席提出的“亞洲方式”,重點在“舒適度”,也就是強調要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其實是對“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的新延伸,但更加具有亞洲文化色彩。(潘婧瑤) |
相關閱讀:
- [03-28] 駐蒙古大使王小龍到任拜會蒙古政要
- [03-31] 駐蒙古大使王小龍拜會蒙古國大呼拉爾副主席
- [03-29] 駐蒙古大使王小龍會見蒙古外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