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迎來了幾場零散降雨,河南大地仍未解渴。這是63年來,河南遭遇的最嚴重夏旱。7、8月之交,本是河南雨水最豐沛的時刻,也是玉米抽穗的關鍵期。如果灌溉充分,寂靜田間聽得到玉米拔節的吱吱聲。而今年,老百姓稱是“卡脖子旱”。 全國1/10的糧食產自河南,今年河南能不能扛過大旱?在8月5日全省抗旱工作會上,省委書記郭庚茂提出明確目標:要保全年糧食增而不減! 河南信心何在?記者穿行在“中原糧倉”,感受各地干部群眾抗旱的干勁,能澆盡澆,能保盡保,一個個引黃灌區、井灌區守住了糧食生產的基本面。 水利工程抗大旱:調水、抽水、節水,嚴重干旱沒有撼動秋糧生產基本面 河湖干渴,抗旱水源告急!一半中小河斷流,三成以上小水庫干涸。在豫南,淮河干流息縣站,徑流較常年減少八成多;在豫北衛河袁村集站,少七成多;在郟縣,22座水庫,干了21座,十字溝水庫,一個半月前就見了底,快跑幾步,就是一溜煙。 在廣大平原區,多年打下的機井成為抗旱的最后防線。在許昌長葛董天龍村,新建的500畝高效節水灌溉田派上大用場,打開路兩側的機井閥,半分鐘后,田間的噴頭自動噴出水來。看著一人來高的玉米,古橋鄉農業中心主任李會東說:“過去大水漫灌,一畝地差不多要五六十方水,如今只要25方。6月10日到現在,已經澆了3遍水,算澆透了,豐收應該沒問題。” 像這樣的高效節水灌區,河南有2000多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26%。 在開封市趙口灌區,蕩漾的黃河水沿著干渠、支渠、毛渠流向田間。豫東水利工程管理局趙口分局局長吳初昌說:“灌區5月8日開始調黃河水,目前已引了1.8億方水澆灌農田。黃河今年水量也偏少,但黃河水利委員會全力支持抗旱。” 為支持沿黃灌溉,小浪底、西霞院水庫下泄流量從3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705立方米每秒,灌溉和補源面積達1200萬畝次。 夏旱發生以來,河南日最高出勞動力125萬人,投入泵站869處,出動抗旱設備93萬臺套,累計抗旱灌溉8882萬畝次。 在河南平原地區,集中了95個糧食主產縣,抗旱灌溉覆蓋約7000萬畝農田。河南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嚴重干旱沒有撼動秋糧生產基本面。得到有效灌溉的旱澇保收田,不僅不會減產,還有希望增收。 8月4日起,河南迎來局部零散降雨,豫北6市以及開封、三門峽、商丘市農業旱情基本解除。盡管平頂山等地仍然干旱,但截至目前,最為干旱的“極點”已經闖過。 丘陵山區保人飲:送水車奔波在鄉間路上,送水、打井等方式解決128萬人飲水困難 在平頂山市郟縣,從平原往崗丘地帶行進,記者看到,玉米植株低矮稀疏,莖高如同一把蔥。隨山勢抬高,裸露地塊增多,放眼望去,本該郁郁蔥蔥的盛夏,楊樹泛黃,枯葉一地。 河南的嚴重干旱區,基本都是丘陵山區。在這些區域,首保人畜用水,讓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效應,能澆一畝是一畝,及時調整種植結構。 郟縣老山薛村,張青林老兩口吃水要爬到井底澄泥汁。他說,擱過去,早逃荒要飯了。現在,縣里組織搶打一口深井,計劃打300米,打出的紅巖芯堆滿地面。這樣的井,縣財政拿出600余萬元要在全縣打23眼。 像這樣的丘陵山區,缺乏灌溉條件,不論打井還是修渠都成本高昂。崗丘地屬于中低產田,靠天收,今年大旱尤為嚴重,不少農田減產甚至絕收幾成定局。 保人畜飲水。在許昌長葛蘇樓村,村民1個多月前遠距離拉水,現在是在村口排隊接水。6月底,縣水利局晝夜施工,從3公里外供水廠鋪來了管道。預計到10月底,供水管網可以入戶。 在洛陽欒川合峪村,吃水從來靠山泉,今年大旱,山泉斷了。如今每天一輛大灑水車往來運水。 在河南的抗旱一線,沿途不時會看到各種送水車奔波在鄉間路上,日夜往返。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省縣級抗旱服務隊已出動3.1萬人次,送水車輛3332臺次,打井洗井140臺套,架設臨時取水點231處。目前,河南全省累計解決臨時性吃水困難128萬人次,其中,49.8萬人以拉水、送水解決,7.1萬人以打井解決,14.2萬人以管道引水解決。 缺水背后是缺錢:1/3的山丘崗區沒有灌溉條件,今后要多留住洪水、用好黃河水 在平頂山湛河區油坊頭村,提灌站源源不斷抽上沙河水。救命水順著1米寬的渠道流淌,灌溉了全村約800畝田地。 兩公里多的水渠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提灌站中一個大水泵也是那時留下的,村里的黨員年年修繕,把渠道維護至今,油坊頭成了當地唯一不怕旱的村。村支書王亞輝說,本來周圍村都有提灌站,但年久失修都廢了。大旱之年才知道興修水利的好處。 2011年以來,河南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連續4年低于均值。今年這場大旱面前,水利短板凸顯。 河南省防汛抗旱督察專員楊汴通介紹,水利投入不斷加大,2009年是41.5億元,到2013年就已經提高到162億元,大約是5年前的4倍。但由于歷史長期欠賬,投入增加遠遠趕不上農業發展的要求。 缺水的背后是缺錢。不論是大中型水庫建設,還是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都需要大量投入。這些投入基本上是公益性的,平時不顯山露水,但在大旱之年,其意義就顯現了。 楊汴通說:“大旱面前暴露了不少短板,1/3的山丘崗區沒有灌溉條件,是最大的薄弱環節。另外,全省蓄水能力不足,即使有降雨,水也留不在自己盤里,順著洪水流走了,這也是歷史欠賬,河南主要水庫基本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還有,重建輕管、小農水‘最后一公里’問題也很突出。” 下一步,河南水利明確方向:一是增強對洪水的調控能力,把水留住。二是用好黃河水,把分配給河南的用水指標消化好,修建平原水庫,引黃補源,蓄水應急。從長遠看,河南省內水資源分布不均,將考慮水源連通工程,在應對旱澇時,可以實現跨區域、跨水系調度。8月18日,河南省啟動抗旱規劃項目建設。按照水利部下達的建設計劃,今后三年河南將投入17.6億元,建設一批水庫和引調提水工程。 記者 王漢超 朱佩嫻 |
相關閱讀:
- [ 08-21]遼寧63年來最嚴重旱情進一步加重 32萬余人飲水困難
- [ 08-20]遼寧旱情持續發展 部分地區轉為“夏秋連旱”
- [ 08-19]戮力同心戰旱魔——遼寧省抗擊63年來最嚴重干旱紀實
- [ 08-18]東北西部旱情持續 遼寧吉林全力抗旱保秋收
- [ 08-18]針對遼寧旱災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
- [ 08-15]遼寧朝陽重旱區見聞:深挖舊井灌溉 不等不靠自救
- [ 08-14]農業部副部長:厄爾尼諾將在10月前后發生
- [ 08-14]陜西8月上旬降水明顯緩解旱情 專家建議預防洪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