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三管齊下為企業減負 今年規模已超1300億元
2014-08-26 07:46: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考慮到間接融資目前在我國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多次督促銀行減少亂收費。目前,中、農、工、建、浦發、民生銀行等公布了自身的費用減免方案,據測算,這幾家銀行合計為企業減負500億元左右。實際上,從2011年底開始,商業銀行收費減免政策就逐步落地,包括銀監會下發的《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隨后2012年初又出臺“七不準”規定,以及今年2月銀監會與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商業銀行服務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目錄的通知》。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銀行減免或下調的費用包括對公企業部分轉賬匯款、承兌匯票相關服務收費;企業支付結算業務;以及企業客戶貿易融資項下部分服務收費。同時,在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用方面,銀行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過去要求企業直接到農行指定的評估公司做抵押物評估,還要交評估費,但今年我們采取了其他辦法。我們感覺,有時即便是銀行指定的評估公司,抵押擔保評估值也會不準確,所以我們自己根據情況,請多家評估公司共同評估,費用由銀行承擔,這樣就省了企業一筆評估費。”農行南通分行副行長徐小飛說。不過,監管層認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并非僅僅是減免銀行收費,而是要推動銀行同業、信托、理財、委托貸款等業務改革,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縮短融資鏈條。 在資本市場,一系列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舉動也正在展開。今年8月初,證監會通過推進注冊制改革等9大措施充分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解決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其中包括支持更多中小微企業依托“新三板”開展融資等。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不是銀行貸款的多少,而是重在構建開放、高效、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記者吳黎華 趙婧 蔡穎) |
相關閱讀:
- [ 07-02]經典廉價藥“失蹤”難找替代藥 多部委連續發文保供應
- [ 06-11]多部委編制“一帶一路”規劃 欲縮小區域差距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