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8月16日電(高博)“回民支隊是支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有他們在,老百姓就能睡安生覺。”農民攝影師趙文嶺動情地講道。 趙文嶺今年59歲,是河北獻縣苗莊村人。作為馬本齋的同鄉,出于對英雄的崇拜,他1990年3月開始拿起相機,尋訪回民支隊老隊員,記錄回民支隊當年的征戰足跡。20多年來,他跑了全國29個省份,拍下了138位回民支隊老隊員的肖像,留下采訪筆記10幾本。 多年的采訪經歷,使趙文嶺對回民支隊抗戰史耳熟能詳。趙文嶺表示,盧溝橋事變后,面對山河破碎、鐵蹄踐踏,馬本齋義憤填膺,毅然組織本村青年舉起了回民抗日義勇隊的大旗。 “其中,康莊伏擊戰是回民支隊最經典的一次戰斗。聶榮臻司令員曾表示,這次戰役不僅是回民支隊的光榮,也是冀中軍區八路軍的光榮。”趙文嶺說。 康莊位于石德鐵路沿線以南,是衡水縣城和日軍安家村據點之間必經之地。康莊地勢開闊,便于我軍隱蔽、發揮火力。回民支隊摸清敵人活動規律后,1940年在康莊進行了一場“引蛇出洞,圍點打援”的戰斗。戰斗只用了40分鐘,100余日偽軍就全部被擊斃,但回民支隊沒有一個傷亡,這創造了當時八路軍在平原作戰零死亡的紀錄。 作為冀中軍區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裝力量,馬本齋率領的回民支隊不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贏得一場場戰斗的勝利,甚至還贏得了敵人的尊重。 “1940年11月初,回民支隊同日軍在石家莊深澤縣展開激烈戰斗,日軍后來派兵增援,用飛機進行掃射。回民支隊血戰四晝夜,兩度攻入城內,使敵人彈盡糧絕。當我們完成任務,主動撤出陣地后,日軍把回民支隊戰士的尸體埋于東門外,豎了一塊木板,‘回民支隊戰死者之墓’,以表對回民支隊英勇頑強戰斗精神的敬畏。”說到這,趙文嶺聲音有點哽咽。 據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這支以回族青年為主的回民支隊共進行大小戰斗870余次,使敵人聞風喪膽,被毛澤東主席譽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回民支隊為什么能打勝仗,這離不開共產黨的領導,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趙文嶺說,“1942年回民支隊轉戰山東時,山東莘縣遭遇幾十年少有的旱情。為了幫助救災,回民支隊主動拿出自己并不富裕的軍費幫助百姓從省外運送糧食。” “回民支隊愛民舉動贏得了冀魯豫地區人民群眾的支持,老百姓或納軍鞋籌軍糧、或傳情報掩護子弟兵、或送親人參軍參戰,用各種方式支援著回民支隊。有了老百姓的支持,隊員們就無后顧之憂,從而全心打鬼子了。”趙文嶺感慨地說道。 |
相關閱讀:
- [ 08-26]國民黨政府阻止解放區抗日軍隊受降
- [ 08-25]國家檔案局陸續公布中國受降檔案 重現偉大勝利
- [ 08-25]國家檔案局陸續公布中國受降檔案
- [ 08-21]國家檔案局發布受降檔案:中國各地慶勝利
- [ 08-18]《偉大勝利——中國受降檔案》第四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