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P2P首席風險官張宇光表示,P2P行業的宏觀風險要低于銀行業 ■本報記者 賀 駿 隨著P2P網貸平臺的遍地開花,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話題也成為2014互聯網大會的一個熱點。尤其是近期層出不窮的P2P平臺跑路事件,使得P2P行業屢屢蒙羞。來自網貸之家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8家P2P平臺跑路或提現困難,截至目前,問題平臺共154家。盡管相比新增P2P平臺的數量,跑路者只是少數,但恰恰是這些“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諸多消息顯示,國家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即將推出,那么,P2P行業有望借此得到正名嗎?政策是否會設置較高的門檻,以推動行業洗牌呢?對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參加互聯網大會的第一P2P首席風險官張宇光。張宇光曾任職于工商銀行、美國銀行、渣打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等,有著20多年的風控經驗,不久前剛剛從銀行“跨界”到P2P行業。對于這個選擇,張宇光認為,P2P代表著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 P2P風險不會累積 P2P行業的風險究竟有多大?張宇光認為,從微觀上來說,具體P2P平臺的風險可能要高于銀行,因為P2P平臺的項目質量未必會比銀行更優越。但從宏觀上而言,P2P行業的風險仍然是點對點的風險,是單個項目的風險,不會累積,透明的P2P平臺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張宇光解釋稱:“在正規P2P的假設前提下,至少在針對借款人這一端,P2P平臺的風險把控和銀行是高度一致的。風險分成宏觀和微觀,宏觀是指行業和機構的風險把控。宏觀風險上,P2P平臺應該更小一點。因為銀行在操作上非常復雜,要求有存貸比,有存款準備金,要遵循巴塞爾協議。正規P2P是沒有資金池的,單筆業務的借款人和投資人資金直接相連,當其中某一筆出現風險的時候,不會累計。 張宇光進一步解釋稱:“國際上對銀行的管控非常嚴,盡管這么嚴,但美國銀行體系還是出現了大量的風險,根本原因就在于風險的積聚。P2P平臺由于不斷暴露和釋放風險,宏觀上看,它的風險低于銀行,不需要資本充足率,不需要存款準備金,巴賽爾協議對它來說意義并不大,所以這也是我為何判斷P2P非常有前景的原因。” 目前尚不存在泡沫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新上線P2P平臺99家,截至7月底,全國共有P2P平臺1283家。對于如此快的增速以及超過1000家的數字,有觀點認為,P2P行業已經出現泡沫,類似于當年“千團大戰”的團購行業。2年前,團購行業就經歷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過山車走勢。 不過,張宇光并不認為P2P行業存在泡沫,“從數量上來看,我不認為是有泡沫,作為這么大一個國家,又是一個新興行業,哪怕真的有1000家左右,前100家占據了市場99%,剩下的占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這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你可以設想一下,銀行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受高度監管的行業,在中國都有600多家銀行,更何況是P2P呢?用這個數量來進行比較的話,1000家P2P也不算太多。” 但是,張宇光也指出,監管對于P2P行業是一個很大的變量,如果監管政策很快出臺的話,P2P平臺的數量會得到迅速的控制,“我相信P2P離正式監管已經不太遠了,最初野蠻增長的時間已經過了”。 |
相關閱讀:
- [ 08-27]2014互聯網大會開幕 靚模身印二維碼求“掃碼”
- [ 08-27]互聯網大會首日遇鬧場 中網董事長被指“詐騙犯”
- [ 08-25]互聯網金融爭奪戰之電商系:從“寶寶”類到票據理財
- [ 08-25]樂視宣布打造農業互聯網生態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