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碩士畢業高材生攤煎餅賣肉夾饃現象
2014-08-28 07:07:3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有何不同 做精產品、合理選址,移動互聯改進食客體驗 伏牛堂產品以湖南常德米粉為主打,配有擂茶、豆奶等飲料;黃太吉傳統美食則在煎餅、油條、豆漿為主打品種的情況下,開發了卷餅、紅油抄手、綠豆湯等。從優質選材到顧客口感再到互動分享,他們試圖提供一種全新體驗。 然而,食品之外,影響小吃店發展最大的則是房租。伏牛堂第一家店,記者七拐八拐才找到。“選址時,基本上把北京的寫字樓轉了個遍,就10多萬的啟動資金,店太難找。” 然而,伴隨著《我碩士畢業為什么買米粉?》一文在微信朋友圈的廣泛傳播,伏牛堂火了!每到飯點,都有一二十人在排隊……火起來的生意也帶來煩惱。伏牛堂當前的生產能力跟不上猛增的顧客,有幾天米粉質量下降不少,引發顧客不滿。對此情形,張天一決定限額供應:“我們每天也就能做150碗左右的米粉,多了,就很難保證質量。再算了算成本,每天賣出150碗,夠維持運轉了。” 黃太吉的第一家店只有20多平方米,現已成為黃太吉旗下外送品牌來得吉的門店。赫暢告訴記者:“做餐飲最大的成本就在房租這塊。剛開業時,還得騰出后廚位置,店面位置略偏僻,但好處是在國貿周邊,客流量有保障。” 如何讓更多的人知曉呢?“靠移動互聯網這個抓手。”赫暢說。給一位律師客戶送外賣時,律師看赫暢開著豪車送煎餅,便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引來不少點贊和顧客。時下,赫暢通過微信和微博不僅傳遞著黃太吉的產品信息,同時把生活中的點滴也分享了。更為新鮮的是,食客還可以通過微博和微信隨時投訴。赫暢說:“凡是有實質依據的投訴內容,我都會當即轉發給店長及時妥處。” 持續多久 明日也許無常,不如讓今日發光 6月28日,張天一正式從學校畢業。畢業前,他已賣了14362碗米粉。賣米粉不僅是他職業生涯的開始,也改變著他對社會的看法。 “通過這次創業,感悟到最重要的就是要踏實做事,更學會了多為他人考慮。”張天一說。 6月25日,伏牛堂第二家店開業。開店之初,從米粉的煮法到餐廳的衛生,從原材料進貨到回復網友評價,張天一每天腦子里只有米粉,從沒想過會有這么累。然而,體力的付出只是一方面,每當看著同學在店里討論“格勞修斯”時,他則仿佛置身另一世界,眼神里半是羨慕、半是思索……張天一對目前火爆的生意有著清醒的認識:“開始大家有新鮮感,再加上傳播效應,很多人過來吃,伏牛堂的現狀肯定不會是常態。” 正如張天一所說:“對于未來,沒敢去細想,也許碩士粉會做下去,也許會做不下去,但現在,只想做好這碗粉。” 黃太吉7月19日小票上的每日箴言寫道:“明日也許無常,不如讓今日發光。”黃太吉已開了7家店,正進入擴張階段。赫暢告訴記者:“要放在18個月前,很難想象會開這么多店。第二家店開業時,心里很緊張,忐忑著一家店就夠忙了,開了第二家,要忙成啥樣呢?” 如今,黃太吉團隊已初步構建了合理的廚房、后勤供貨、前臺、質量監管、外送等團隊,也大致確定了連鎖擴張的目標。赫暢已完成從店長向“總管”角色的轉變。赫暢依然負責與網友互動、做好客服,他覺得無論做到多大,“顧客體驗是立足之本”。(記者魏薇 季健明 陳凌) |
相關閱讀:
- [ 08-27]人民日報評論員: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
- [ 08-27]人民日報:龍巖長汀昔日紅土裸露 今天青山綠樹
- [ 08-26]人民日報海外版:加害鄰國者必然毀滅自己
- [ 08-26]人民日報評論員: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
- [ 08-23]人民日報文章:中蒙攜手 駿馬奔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