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費到稅路怎么走 近年來出臺環境稅的呼聲不斷,但費改稅仍存爭議 目前,開征排污費的污染物有61種,新費種不斷出現。楊子江說,去年9月印發的大氣十條規定,將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列為重點防控污染物,并要求將其加入排污費征收范圍。另外,為了做好大氣污染防控工作,一些地方出臺規定征收新的排污費費種,比如廣州對揚塵征收排污費。在環境稅出臺之前,這些措施是有必要的。 從原有的對特定污染物征稅,到如今對行業征收特殊污染物的排污費,比如北京計劃對裝修業開征排污費,百姓感覺排污費跟自己的關系更為密切了,一些人開始擔心影響生活成本。對此,楊子江表示,其實,所有的排污收費最終都會轉化為消費者的成本,比如,發電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費已經作為成本體現在電價當中,這是正常的。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不僅能夠降低治理成本,而且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意義不言而喻。 近年來,出臺環境稅的呼聲不斷。排污費如何走向環境稅,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楊子江透露,從目前的情況看,整體思路還是費改稅。 “排污收費制度實際上就是參照稅收制度設計的,是一種準稅收。”財政專家表示,費改稅,就是由稅取代費,不僅能夠增強其征管強制力,也是規范政府收入形式的要求。同時,環保稅能夠調整不同企業間的負擔水平,其開征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 鄒首民表示,費改稅是大勢所趨,但還需要一定時間。也有專家對費改稅的必要性并不完全認可。“從現在的設計看,費跟稅的作用相同,只是征收機構不同、方式不同而已。”楊金田認為,排污費征收流程復雜,需確切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多年摸索形成的核算體系與稅務部門的統計體系區別很大。費改稅,稅務部門需另起爐灶,將直接導致行政成本增加。另外,排污費征收管理原是環境監管職能的一部分,環境監察人員在征費的同時,也是對企業環境行為作了一次監督,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如果把這部分職能拿走,從環境管理的角度看,是不利的。(記者 孫秀艷) |
相關閱讀:
- [ 05-07]排污費新標執行首季 北京開出8800萬元排污費大單
- [ 05-07]北京今年一季度8800萬排污費同比漲9倍
- [ 04-11]京津年內有望統一用"國五"油 天津7月提高排污費
- [ 04-08]北京將研究增排污收費項 餐飲油煙等排污擬收費
- [ 02-09]去年全國排污收費突破200億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