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真誠、平等基礎上的友誼 埃文思·福·卡爾遜是中國人民真摯的友人,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1938年,他同劉白羽、汪洋和我等到華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敵后根據地進行考察,歷陜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五省,行程3000余公里。我們一同在炮火中穿過敵人的防線,一同過著敵后艱苦的生活,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那時他42歲,我24歲,劉白羽和汪洋比我小一些,所以他以年輕人(YOUNG BOYS)稱呼我們,而今天,我這個“年輕人”已經是一名老翁了。 緬懷往事一如昨日。 1938年7月中旬,我們抵達山東臨清,這里有駐軍八路軍一個團,而山東省主席沈鴻烈也正在這里。沈鴻烈曾約請卡爾遜談話,問到他對共產黨八路軍的看法,他列舉了八路軍抗戰堅決、紀律嚴明、發動群眾、共同抗敵的優點,并強調群眾運動的重要。談話結束時,沈送了他一本“山東省施政綱領”的小冊子??讏F長知道了這件事,希望能看一下這份“綱領”,我轉告了卡爾遜,他很痛快地說:“就將這份給你吧?!蔽艺f:“那你呢?”他說:“我可以向沈再要一份,說是給美國大使館的?!?/p> 我們繼續南行,到了河南省境內,那里的形勢非常復雜,將要經過的地方離敵人很近,并有漢奸土匪出沒。那里沒有八路軍,只有一些國民黨的雜牌隊伍,經過交涉,他們派了一個連護送我們。這些士兵一路上摘地里的西瓜吃也不給老百姓付錢;行起軍來一路掉隊;強拉群眾的大車代步;每過一個村子就要停下來打尖,把槍架起來,找個樹蔭休息,也不放警戒??吹竭@種情形,卡爾遜對我說:“我和八路軍一起安全地過了四次敵人的防線,八路軍始終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隊伍,可是現在這些人似乎想讓日本人把我抓了去。”我對他說:“你現在不是還和三個八路軍戰士在一起嗎?” 渡過泛濫的黃河抵達鄭州,我們三個人要從這里返回延安,而卡爾遜則要去武漢,我們送他到車站,彼此互道珍重,含著依依惜別的熱淚合唱《游擊隊歌》。火車開動了,我們長久地揮動著告別的手。那是1938年8月6日。 在為期三個月和3000余公里的行程中,卡爾遜和我們建立了真摯牢固的情誼。他不因年長而以老大自居,也不以自己是美國人而感到什么“優越”,他虛心地學習八路軍的優良傳統和戰斗經驗,努力使自己適應當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他和我們一起吃農民的粗茶淡飯;和我們一起在土炕上休息;如果只有一匹為他準備的馬,他就和我們一起徒步行軍;我們開生活檢討會的時候,他要求參加,請我們向他提意見,對他進行批評……總之,我們之間并不因年齡、國籍和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什么隔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和平等的基礎上的。 歷史證明,而且還將繼續證明,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只有建立在真誠和平等基礎上的友誼才能鞏固、永恒。(歐陽山尊) 埃文思·福·卡爾遜致羅斯??偨y的信 編者按:在中國期間,卡爾遜多次致信羅斯福總統,講述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感受。這些信件被安排寄給其私人秘書瑪格麗特·萊漢德,然后由她轉交。后來,有些信件已經丟失,但還有17封得以保存。以下是其中幾封信的摘錄。 親愛的萊漢德小姐: 我來這里是考察過去中國的紅軍,因為這支軍隊創造出了一種與中國其他軍事力量所使用的不同的戰術,這種戰術對外國軍隊確實也是陌生的。我發現這里的中國人,他們的思想認識過程、品行和活動,都是非常不正統的。傳統的中國人含蓄和講究禮節;這些中國人慣于直來直去地說話和行動,要是與他們真心相待,他們就不會像中國人說的“客氣”(客套的打躬作揖,談正事以前先喝一陣子茶,等等)。他們的信念和訓練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必須正直為人,而且人總是應該去做那些正直的事。他們以樂于服務的精神諄諄教誨他們的“弟子”。在部隊進行的所謂“政治訓練”,目的是讓士兵有自愿服務的精神。領導(軍官們)教育戰士(應征入伍的士兵)要有信心,而且不斷向他們說明形勢,為什么要采取某種行動,等等。在戰斗前,把士兵們集合起來,向他們說明軍事情況,還告訴他們勝利的可能性有多大,戰勝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其結果是領導和戰士互相理解,結成一氣。正是這種理解,加上服務精神和做正確的事,使得這支軍隊十年來擊敗了更為強大的國民黨部隊,也使這支軍隊能戰勝日本人,而中國尚沒有其他部隊能做到這樣。 中國共產黨人的軍事和政治策略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當他們進入新占領區,立刻就把民眾組織起來。另一因素是把平民百姓組織成武裝集團,將他們稱作“游擊隊”。他們由部隊控制,在很多情況下,自然而然地收編成為部隊。領導們學習如何組織游擊隊,如何組織民眾抵抗日本侵略。結果是所有的民眾都被動員起來抗擊侵略者。部隊不必要分一些戰士出去保衛交通線。這是游擊隊所起的作用,他們也接受過從事破壞活動的訓練(破壞鐵路,切斷水源,摧毀敵人的供應基地)。八路軍從來不虐待人民群眾,其官兵自覺遵守紀律。每個人都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對婦女不存在虐待行為。的確,這支部隊的官兵是我見過的最能克制自己的部隊。 在短短的時間里我作出這個結論也許太倉促,但我已與很多人談過話,有軍隊里的人,平民,甚至傳教士。大家都這么說,有口為證。 |
相關閱讀:
- [ 03-13]美國軍官卡爾遜延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