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項目掛牌交易、慈善信息公開披露、捐贈效果專業評估……這些都將在中國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臺上成為現實。該平臺1日正式上線試運營,將充分借鑒證券交易模式,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的公平和高效。 中國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臺是第三屆中國慈展會的“重頭戲”,慈展會組委會辦公室為該平臺的監督機構。中國慈展會由民政部、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發起,自2012年起已連續舉辦兩屆,第三屆中國慈展會將于9月19日起在深圳舉辦。 “我們將采用類證券化規則來做慈善資源對接。”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長侯伊莎說,目前還沒有社會資源對接的規則,因此要參照經濟領域中的證券交易和產權交易的規則和模式,創建公益慈善資源對接系統。 “中國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慈善需求與資源對接分散低效、慈善認知理念普及不足、社會認同參與不夠等問題,制約了慈善事業和社會建設的全面深入發展。”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說。 記者了解到,慈展會組委會已與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支付寶及新浪公益等行業平臺合作,搭建起公益傳播推廣平臺網絡,同時建立起了公益資源對接評估、掛牌、展示、捐贈、披露、傳播的全流程的整套標準規則,創建了類證券公益慈善對接系統,以此促進公益資源對接的專業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據負責日常運營的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介紹,平臺重點拓展公益慈善項目資金募集和公益服務公開采購兩大領域。對接流程包括項目申請及受理、項目初篩、項目初審、項目掛牌、資源對接、后續跟蹤等環節,平臺擁有大量評估機構、代理機構等會員,負責提供全流程服務。 同時,慈展會組委會還將與文化產權交易所進行功能性合作,在建立較為完整的交易規則的基礎上,以定點定量定價為原則,面向社會捐贈人及社會性的企業捐贈人進行類證券對接,以此探索實現公益信托、公益創投的有效途徑。 “如果將慈善與企業比喻成光譜的兩頭,那么公益信托、公益創投等慈善金融就是連接這兩頭的橋梁。”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房濤說,當前公益創新的浪潮正沖擊著傳統的公益模式。未來不僅要做籌款和救助,更重要的是把過往消耗型的救助轉換成社會影響力投資,善用和盤活慈善資產,并讓它持續增值。 新上線的中國公益慈善對接平臺將致力于在傳統金融與慈善、商業與公益、投資與捐贈間構筑起互通的橋梁,使得捐贈雙方不再“盲人摸象”,同時積極在公益信托等慈善金融領域“破冰”,不斷豐富中國公益的形式。(記者馮璐) |
相關閱讀:
- [ 09-02]兩部門就重慶洪澇災情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
- [ 09-02]國家公布抗日英烈名錄 多名福建籍英烈入選
- [ 09-02]我國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 [ 09-02]國家公布抗日英烈名錄 多名福建籍英烈入選
- [ 09-02]國家公布抗日英烈名錄 多名福建籍英烈入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