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2014-09-02 21:26:3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今天的和平,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構建的大廈,而是在戰后秩序這個基本框架中建設起來的。離開這一框架,突破這一框架,得來的不會是和平而只能是戰爭危險。確保二戰以來國際秩序的成果,是亞洲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基礎,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一磚一瓦都動搖不得。以《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為基礎,才談得上遏制并清除法西斯主義思潮的生存土壤。 然而,近年來,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屢屢制造事端,引來國際社會強烈不滿。所謂“釣魚島國有化”,挑戰的是戰后國際秩序的法律基礎;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美化的是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侵略歷史;妄圖修改和平憲法、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威脅的是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二戰結束已近70年,這些鬧劇仍不斷在日本上演,充分表明,日本建立的所謂和平體制并沒有對軍國主義的復活形成有效的遏制。現在,安倍政府又要借修改憲法來實現重新武裝,日本不僅要做政治大國,還要做軍事大國,怎能讓愛好和平的亞洲和世界人民放心?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構建二戰后國際秩序的法律基礎。根據這兩個文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作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因此,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僅是島嶼的歸屬問題,更關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還要不要捍衛,二戰后的國際秩序還要不要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還要不要遵守?這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大原則問題。中國在這些問題上與日本較量,堅持要求歸還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為的就是要確保戰后秩序,不給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任何可乘之機。 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危險傾向已經有所警覺。美國《時代》周刊指出,日本正擴張自己的軍事影響,夢想建立一種“新的世界格局”;《華爾街日報》則將安倍稱為“亞洲最危險的人物”;英國前駐日大使休·科塔齊更是撰文警告“玩火者很可能引火燒身”。越來越多的人清醒地看到,對日本右翼勢力的縱容和綏靖只會放虎歸山、自食其果。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談道:1945年日本戰敗后,昨天還很殘暴的日本軍人整齊列隊,將新加坡的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如此“敏捷”的轉身,使他“心里泛起一陣寒意”。和平,在日本就好像雙腳踏在一塊浮冰之上,雖然一夜間換了站姿,但對于腳下一直在融化的基礎,這么多年卻始終視而不見。二戰后,日本能否走和平道路,能否取信于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個“量度”,就是日本能否自覺接受戰后國際法規和國際秩序,遵守戰后和平憲法。日本政府應充分意識到,只有清醒地面對歷史,深刻反省戰爭的罪行,并且采取實際行動清除軍國主義的思潮,才能重新贏得世界人民的尊敬。 69年前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伴著電波雜音播出的《終戰詔書》中,并未出現“投降”的字眼。直到今天,日本政府和媒體仍將“8·15”稱為“終戰日”,而非“戰敗日”和悔罪的日子。究其實質,軍國主義是政治的,更是思想的、文化的以及社會心理的。戰后的日本沒有完成清理的任務,這是亞洲的真正危險所在。 (七)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曾說,“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 回望歷史,20世紀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個百年。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又飛速跨進信息社會;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進化”,在這個短短的百年里完成了,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領域,人類文明都達到了空前的輝煌頂點。 然而,也就是在這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接踵而至,人類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與殺戮之中,文明的燈火一度被戰爭風暴吹得七零八落。音樂家梅紐因沉痛地說:“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話為20世紀做個總結,我會說,它為人類興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時也摧毀了所有的幻想與理想。” 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歷,讓人類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到持久和平之道。國際社會開始嘗試通過和平的手段實現和平,通過用國際秩序與規則的約束來限制戰爭的沖動,通過合作共贏的制度設計來制約戰爭。 近70年間,盡管局部地區的戰爭不斷,但多元世界正逐步形成,時代的不同使得選擇和平發展成為可能。與此同時,全球治理體系尚不完善,國家政治之間的激烈博弈,冷戰思維、極端民族主義與極端宗教思想造成的沖突、摩擦仍持續不斷,在一些地區仍有升級的可能。怎樣才能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找到一種新理念,不斷為和平注入正能量?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就要求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 十八大以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在多個國際場合闡述了“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這一理念,反映了中國政府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國與國關系的新認識,也表達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同世界并肩前行、攜手共進的堅強信念。中國夢與非洲夢、亞洲夢、美洲夢息息相通,中國是全球化的獲益者,更是推動者。 |
相關閱讀:
- [ 09-02]人民日報評論員:解決好黨員干部的角色定位問題
- [ 09-01]人民日報評論員: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
- [ 09-01]人民日報頭版發文:部分黨員黨內培植小團體小山頭
- [ 08-30]鳳凰網:福建書記人民日報撰文談學習《擺脫貧困》一書體會
- [ 08-30]中國學網:福建書記人民日報撰文談學習《擺脫貧困》一書體會
- [ 08-29]人民日報評論員: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 [ 08-29]人民日報評論員:修身律己 校準價值航向
- [ 08-29]人民日報:房貸審批既沒趨嚴也未放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