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式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比,阿根廷中學生的大學夢則簡單了許多:這里上國立大學不僅無需考試,而且學費全免。然而,隨著大學資源與入學需求的矛盾日漸凸顯,這種“寬容的大學入學模式”開始在阿根廷引發爭議。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拉美多數國家的大學還只是少數階層的領地。根據智利社會學家布魯內爾的統計,當時全拉美只有75所大學,在校大學生人數只有27萬人,僅占該地區18歲至24歲適齡學生總數的2%,可謂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 50年代后,全球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拉美國家對教育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多共識,加之社會各階層對于教育平權的呼聲漸起,很多國家開始興建中高等教育機構,并由國家承擔所有教育開支。 這一由政府推動的免費高等教育浪潮在拉美延續多年,在此期間大學注冊人數從1950年的不到30萬人增加至2000年的1200萬人,到2008年這一數字攀升至1800萬人,其中阿根廷更是憑借“開放招生”和“學費全免”政策成為地區大學生入學率最高國家。 80年代的債務危機迫使拉美國家高教政策轉型。由于政府財政難以為繼,加上經濟自由主義所倡導的市場主導逐漸成為拉美國家政府決策的基礎,很多國家開始將教育作為政府公共開支而非未來投資列支,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開始收縮,同時開始控制招生規模。 在巴西和智利為代表的高教改革中,很多拉美國家開始根據大學排名、師資力量、文憑價值等制定了不同的學費標準,對部分專業設置招生門檻保證教育質量,以及設置以衡量學生是否適合大學教育為目的的入學考試,同時通過助學獎學金政策鼓勵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報考國家發展急需的冷門專業。 在這場地區高教改革中,財政上已經捉襟見肘的阿根廷政府并沒有跟風,堅持了“開放且免費”的大學招生模式。但是在地區風潮影響下,阿根廷國內有關“是否應對大學入學者進行挑選”的爭論一直沒停。國立大學依然是免試免費鐵板一塊,而一些私立學校已經開始了通過高考擇優錄取中學畢業生的嘗試。 “擇優錄取”的支持者中包括了不少教育專家,他們的論據包括,人才市場吸收畢業生容量有限,過度供給導致失業和人才貶值;公共財政負擔過重,很多院校招生數量增加但預算不足導致人才輸出質量下降等,為此他們贊成,根據師資力量、大學硬件條件等對招生人數進行限制,而公平的擇優方式就是入學考試。 堅決捍衛“開放免費”模式的人則認為,高等教育除了培養人力資源和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同時還承擔著青年社會化和提升整個社會文化素質的職能,因此所有具備中學文憑者都有權接受大學教育,他們同時還批判了根據專業未來工資回報設置學費門檻的做法,認為這是把經濟實力而非個人能力作為大學的擇生標準,這種教育分層只會加劇社會階層分化。 |
相關閱讀:
- [ 08-29]男子號稱幫落榜生上大學騙302萬 稱自己也被騙了
- [ 07-28]想在上大學前變漂亮點 準大學生求貸款整容引熱議
- [ 07-18]高鐵票上“候車”印“猴車” 錯版車票賣出五千元
- [ 07-16]上大學網曝光60所虛假大學 北京最多有15所
- [ 07-04]高鐵票上“候車”印“猴車” 錯版車票賣出五千元
- [ 06-30]10歲男童高考超一本線68分 想今年上大學急得哭
- [ 06-18]為人生不留遺憾 90后女孩微博苦尋火車上心動男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