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為了加強水下考古能力,今年一月份,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正式的下水試航了,這艘船從此也肩負起了中國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 而今天下午,這艘專業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在青島進行了首航。這標志著我國告別了“租用漁船時代”,從此結束沒有水下考古專業船的歷史,躋身世界水下考古前列。 船下午3點半的時候啟航,這是我國第一艘專門為水下考古設計建造的船,全船長56米寬10.8米,艇深4.8米,主要的工作海域是我國沿海和西沙的海域,簡單說船并不大,和一般的海船比算是小個頭,全船主甲板以上是三層,最多能乘三十個人,船的總設計師表示,整艘船建造了一年多,因為此前也沒有建造專業考古船的經驗,所以做了大量的調研學習國外的經驗。 這艘船上有很多的考古設備間,比如說出水文物保護的實驗室、潛水工作室、減壓艙等等,還有考古設備若干,比如說A字架、折臂吊、工作艇等等。船上的A字架和折臂吊是為了下水探尋以及探測的,甲板上還有一艘7米長的工作艇是當靠近水下文物的時候,考古船可能因為體積的原因沒有辦法過去,這個時候考古隊員就要乘坐小工作艇過去作業,此外船上還有潛水減壓艙,當考古隊員水下作業回來的時候,幫助他們緩解水下壓力所造成血壓舒張,船上還有專門的儲藏室,因為水下文物被打撈上來之后,如何保護穩定性,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這就需要放在專門的專業的儲藏室里。 不僅如此。全船是采用全電子推進動力方式,有三臺發電機供電航行,一口氣航行三十天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一次首航的任務差不多是一個月,可以說多達數十種的設備已經將整艘考古船武裝到了牙齒,使他成為我國第一艘專業的考古船。 船上一共有穿四種顏色工服的人員,橙色衣服的是值班水手,白色的是駕駛員和輪機員,深藍色的是值班的技工,而專業的水下考古隊員身穿海藍色的衣服,基本上所有的隊員都是男生,平均年齡三十多歲,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的,領隊表示,這次首航因為去丹東港探測一艘沉船,路上從青島過去可能要花三十多個小時,到了丹東港就開始作業,這些考古隊員皮膚比較黑,雖然今天才是首航,但其實他們的調研任務早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船上還有各種的房間比如宿舍有一人一間兩人一間和四人一間,每一個房間里都配有空調電視電話書桌衣柜和獨立的衛生間。領隊也表示,這個條件和他們以前相比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以前是租漁船,技術水平有限不說,還有老鼠、蟑螂,船上特別的熱,這一次的任務對于水下作業技能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人員配備要求也很高,比如說以水深24米為例,考古隊員單次要下水作業20多分鐘,一次最多下水兩次。 另外每一個房間里,床頭都貼著一張床頭卡,上面寫滿了各種應變的情況,比如說消防、汽船、救生等等,船上每一個人都是很興奮的,不過水下考古工作是重復并枯燥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下潛、探摸、測量、拍照和取樣,所以特別希望,中國考古01船首航任務能夠一切順利。(記者丁飛) |
相關閱讀:
- [ 08-27]德拉諾之王前瞻:考古有神器
- [ 08-25]考古專家清理"東漢崖墓" 3個洞穴初露原貌(圖)
- [ 08-25]秦陵考古研究在牛津大學目錄索引網發布
- [ 08-23]西安考古發現唐玄宗大臣夫婦壁畫墓 曾遭嚴重盜擾
- [ 08-23]東晉大夏國都城統萬城欲建考古遺址公園 規劃通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