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 題:力除四大沉疴 中國招考制度改革破冰前行 作者:馬學玲 陳伊昕 經久不息的文理分科之爭,日前終于“一錘定音”。中國官方4日公布的文件明確提出,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不分文理科,引發廣泛關注。 這份4000余字的文件,冀望破除“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加分造假、違規招生時有發生”等沉疴頑疾,并分別給出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外界看來,這一旨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的改革,增加學生選擇性的同時,還有望分散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但方案真正落地收效,還有待細化設計。 力破“一考定終身” ——不分文理科,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9月4日,中國公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外界看來,這一改革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對爭議已久的文理分科“一錘定音”。 根據上述文件,中國將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單考文科或理科,容易造成人的片面發展,不分文理符合人成長發展的需要,也符合提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基本要求。 “但文理不分科的‘副產品’,則是提高了學業水平考試在學生評價機制中的分量。如此一來,有人擔心這是變相增加了學生平時的學習負擔。”儲朝暉說。 對此,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4日指出,“這次改革,我們是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儲朝暉認為,學業水平考試需要比較長的發展時間,這次的改革方案值得肯定,但還是比較簡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 為此,他建議,未來應該由學校組織專業團隊進行評測,形成良性淘汰機制。通過增強考試過程中的專業性,才能既不增加考生學業負擔,又能實現公平。如僅靠行政方法來解決,確實很難走出泥淖。 |
相關閱讀:
- [ 09-04]中國五舉措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 [ 09-04]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外語仍必考 不分文理科
- [ 09-04]高考將不分文理科 滬浙今年出試點方案
- [ 08-29]教育部年內出臺招考改革方案 高考或文理不分科
- [ 08-19]央企負責人過高收入將調整 嚴禁因職設定消費定額
- [ 08-05]為改革解開思想扣子
- [ 07-15]高考加分造假追蹤 遼寧河南兩地調查結果仍未公布
- [ 07-11]高考裸試利大于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