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結局是發動者沒有估計到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沙俄帝國都走向崩潰,“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得以建立。英法等戰勝國雖對戰敗國進行了嚴厲制裁,但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均未對戰爭罪責和極端思想進行徹底清算,一戰后對政治疆界的劃分也埋下許多至今仍不時發酵的紛爭種子。戰敗后的德國沒有認輸,也不甘心接受《凡爾賽和約》的懲罰。不到1/4世紀后,當西方遭逢經濟大蕭條之際,脆弱的歐亞格局再次面臨挑戰。誠如法國元帥福煦看到《凡爾賽和約》時所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休戰”。 1939年,納粹德國發動了聲稱要謀求“生存空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亞洲也早已點燃擴張和侵略的戰火。這場被描繪為“侵略者從灰燼中爬出來”的戰爭更加殘酷,死傷不計其數。而被侵略、占領的國家和人民則進行了更加英勇頑強的抵抗和反擊。二戰的結束使帝國主義國家構建的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歐洲列強喪失霸權地位,日本侵占亞洲國家和爭奪世界權力的野心也最終破滅。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反殖反帝斗爭風起云涌,獲得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為謀求自身發展,開始聯合自強,不結盟運動蓬勃發展起來,為世界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奠定了重要基礎。 戰后的雅爾塔體制,實質上仍然是基于大國實力劃分勢力范圍。此后,美蘇為爭奪霸權展開激烈角逐,使世界陷入長達40余年的冷戰。雖然兩大集團力量的相對平衡維持了基本和平,但它們之間的競爭和對抗不斷引發沖突,使世界長期面臨戰爭的威脅。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走向終結,人類社會開始朝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方向大步邁進。 中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也是帝國主義發動的不義戰爭中的覺醒者和奮起反抗者。正是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國際格局動蕩和殖民體系瓦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擺脫外侮、結束內亂的重要機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召開的1919年巴黎和會,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使位居戰勝國行列的中國蒙受如戰敗國般的屈辱,激起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強烈憤慨和對當政者投機、軟弱的強烈不滿。孜孜以求尋找救國之途的志士仁人對西方列強徹底丟掉了幻想。五四運動形成的反帝愛國熱潮,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思想大門,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航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軍國主義率先于1931年發起侵占中國東北的戰爭。中國人民獨立展開局部抗戰,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變,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爆發點。中國人民結成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國共合作,全國軍民浴血奮戰,戰勝了侵略者。經過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根于廣大民眾之中,堅決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最終贏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百年內發生的這兩場戰爭,給人類留下深刻的教訓和啟示。帝國主義國家殖民擴張和相互爭霸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秩序是兩次大戰爆發的深層原因。一戰是典型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新老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矛盾不可調和。二戰是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同人類文明的兇殘敵人法西斯進行的一場殊死搏斗,在改變既有國際秩序、侵占他國、稱霸世界的共同目的支配下,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了二戰,一些大國推行的綏靖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同戰爭發動者的愿望恰恰相反,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的是:第一,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是人類和平事業的真正危險;第二,戰爭必然引起反抗,進而也會導致革命,侵略者發動戰爭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用戰爭手段擴張領土、瓜分勢力范圍的時代走到了盡頭。百年的歷史值得我們深長思之:只有超越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舊時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是防止戰爭爆發的根本之道。 |
相關閱讀:
- [ 08-04]美國雜志描述未來可怕場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 [ 07-28]背景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表
- [ 07-18]“分歧者”上演世界大戰 溫絲萊特欲當歐美版武則天
- [ 06-27]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 私人收藏老照片公開
- [ 06-27]歐盟領導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活動
- [ 05-30]《僵尸世界大戰2》新動向:《洛克》編劇執筆 2016上映
- [ 05-29]默克爾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活動
- [ 04-26]烏總理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 普京已被授權可出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