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4-09-06 20:54:57??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陳瑜輝 |
分享到:
|
同志們、朋友們! 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為解決這一歷史性課題,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個時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著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 事實證明,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國人民頑強前行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索我理想之中華”矢志不渝,“喚起工農千百萬”,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終于徹底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億萬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后,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國家應該怎樣治理?這是一個關系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根本性問題。經過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答案。早在1940年,毛澤東同志就說到:“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表國家。中國現在可以采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人民代表大會、縣人民代表大會、區人民代表大會直到鄉人民代表大會的系統,并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政府。” 新中國的誕生,為中國人民把這一構想付諸實踐奠定了前提、創造了條件。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莊嚴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活力。6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江澤民同志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黨長期進行人民政權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們黨對國家事務實施領導的一大特色和優勢”。胡錦濤同志也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 在新的奮斗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繼續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牢牢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 |
相關閱讀:
- [ 09-05]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有生命力行得通
- [ 09-04]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歷史照公布
- [ 09-04]習近平兩月內兩去盧溝橋 今年紀念抗戰規格往年罕見
- [ 09-03]習近平與抗戰老兵一同參觀抗戰勝利專題展
- [ 09-03]習近平等七常委與首都各界代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