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烏克蘭危機不過是北約遏制俄羅斯的借口
2014-09-07 17:28:2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北約——一個存在價值備受質疑的組織,因烏克蘭危機似乎刷出了些許存在感。 5日閉幕的北約峰會被視為該組織自冷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利用其認定的“俄羅斯對烏克蘭局勢的干預”,北約把內心默認的對手變成了“公開的敵人”。 北約在此次峰會上決定在東歐國家部署快速反應部隊的先頭部隊,在成員國遭到攻擊時給予快速支援,同時還宣布在指揮與通訊、后勤保障等領域為烏克蘭提供新的援助項目。這些舉措意在進一步遏制俄羅斯、打擊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但其效果值得懷疑。 蘇聯解體后,北約內部利益分化、日漸式微,在應對諸多事務方面如今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北約一方面聲稱俄羅斯正在進攻烏克蘭,同時又拒絕討論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而其部署快速反應部隊是為了在成員國遭到攻擊時給予快速支援。 在武器援助問題上,北約也未能讓烏克蘭政府如愿以償。前一時期烏克蘭政府軍在戰事中節節敗退,一個月“解放”東部的目標落空。雖然沖突雙方5日簽署停火協議,但各方對其能否得到長期執行存有疑慮。 冷戰時期,北約的存在價值是為了對抗華約。華約解散20多年來,北約延續其冷戰思維,不僅一路東擴,還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一再警告北約勿侵犯俄核心安全利益,要求其提供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的法律保障,而北約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拿出任何行動來打消俄羅斯的疑慮。 蘇聯解體以來,北約不愿放棄遏制俄羅斯的政策,但又無力承受與俄正面對抗帶來的高風險和代價,所以不得不拿捏分寸、謹慎行事。本次北約峰會就是這種糾結感和無力感的最佳注腳。 烏克蘭危機不過是北約用來遏制俄羅斯的借口,北約不會為烏克蘭兩肋插刀。追根溯源,烏克蘭危機是烏政府與東部民間武裝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造成的。無論是北約對俄羅斯的遏制政策,還是美歐的經濟制裁,都無助于烏克蘭危機的解決。西方國家的當務之急是推動烏克蘭政府認真考慮東部地區的政治訴求,在雙方立場之間盡量尋求契合點。 |
相關閱讀:
- [ 09-06]外媒:北約力挺烏克蘭 與俄羅斯對抗底氣不足
- [ 09-06]奧巴馬對烏克蘭停火協議表示“懷疑” 歐盟加強制裁
- [ 09-06]烏克蘭發現千名蘇聯時期受害者集體墓地
- [ 09-06]烏克蘭東部地區宣布停火 烏軍方稱兩千俄軍在烏陣亡
- [ 09-07]烏克蘭與東部民間武裝停火后整體局勢相對平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