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良風氣還是要嚴控、嚴查、嚴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秋節,本是一個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節日,卻因鋪張的公款送禮變了味。如何讓傳統佳節不再變味,回歸其本意?9月4日,天津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閆東玲、鄭州大學廉政評價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海軍、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王勇做客正義網“正義論壇”,詳析遏制公款送節禮的治本之策。
超出正常人情往來就成了腐敗
8月31日,中央紀委官方網站曝光了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東村村委會委員劉彥香違反工作紀律套取資金,用于村委會在中秋節等節日期間送禮問題:劉彥香編造工資表,套取專項資金及村集體自有資金共計7萬余元,用于村里中秋、國慶“兩節”和春節期間送禮支出。潭柘寺鎮黨委決定給予劉彥香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為防止公款送月餅節禮等“四風”反彈,8月10日,中央紀委在中秋節前一個月就開通了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同時恢復“周周通報”,嚴防公款送月餅節禮。截至8月31日,中央紀委共通報62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
“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逢年過節禮尚往來,進行感情聯絡也是人之常情,但超出正常人情往來的,就成了腐敗。”謝海軍說,人情往來的民俗習慣已經異化為一些人斂財的重要手段,使一些干部混淆了禮與賄、情與法的界限。
據媒體報道,從查辦的違法違紀案件看,領導干部行賄受賄的時間80%集中在傳統節日期間。
“對日常生活中比較小的腐敗現象,過去不重視,懲治力度不夠大,是導致公款送禮歪風難除的原因之一。”謝海軍分析認為。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公款支出環節沒有嚴格管控,發票管理制度不嚴格。”王勇指出,“公款送禮說明‘小金庫’沒有徹底得到遏制。”
對虛擬社會的腐敗管理還是空白
“節日反腐”已成為中央反“四風”常態化的一個特征,中秋節前公款送禮歪風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媒體調查發現,公款送禮并未就此銷聲匿跡。提貨卡、預付卡,上門送卡、異地提取等送禮形式不斷翻新,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月餅等中秋禮品的出路愈發呈現電子化、信息化、隱蔽化的趨勢,也增加了紀檢監察部門執紀監督工作的難度。
王勇認為,市場監管部門要發揮作用,要將新型電子商務可能存在的權力尋租空間進行壓縮,研究、堵住漏洞和不足。推進網購實名制并納入監管平臺,并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新型電子交易的監管。
謝海軍說:“網絡的一個特點是快捷、匿名,這給公款送禮提供了機會。現在對虛擬社會的腐敗管理還是一個空白,最有力的辦法就是從法律層面制定具體條文予以規范和制約。可以通過技術性措施堵住腐敗的源頭,如購買電子禮品卡要進行實名登記,并限定購卡數額,讓電商遵紀守法,在網絡上提高和加強他們的自我鑒別能力。”
一旦越過邊界就要受到處罰
對于遏制公款送禮、根除節日腐敗的久病沉疴,閆東玲建議嚴格審查公款送禮行為,一旦發現就要嚴懲和曝光,同時要嚴格公共資金管理。“治理報銷亂象的源頭在監管財務制度上。財務制度要細化并嚴格執行,加強預算管理,國家或稅務機關要嚴格控制、審核發票,出現問題要嚴厲追責。”
謝海軍從防止利益沖突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反腐敗的過程就是防止利益沖突的過程,防止利益沖突需要對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進行界定。有了清楚的邊界,人們就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人際往來,什么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一旦越過邊界就觸犯了公共利益,就要受到處罰。”
在遏制公款送禮的同時,如何防止私費送禮及衍生出行賄?閆東玲認為,在公款送禮和個人私費送禮比較難區分的情況下,一要看送禮動機,二要看受賄環節。“可嚴格規定送禮金額,超出就算受賄。”
禮尚往來本是我國傳統美德,鋪張的公款送禮讓傳統文化的韻味變了質。為還傳統佳節本意,謝海軍建議將人情與公共利益區分,用法律手段和黨紀手段加大懲治力度,將反腐變成一種習慣,建立長效機制并持之以恒堅持下去。“配合以廉潔文化思想教育,使教育、預防、監督、懲治這幾個環節相互協調運作,人們的觀念就會漸漸轉變。”
閆東玲稱:“治本之策是制度。對不良風氣還是要嚴控、嚴懲,在此基礎上,讓我們的習俗理念、觀念意識逐漸轉變。”
牛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