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腐導致經濟放緩?媒體稱純屬誤導
2014-09-09 22:44: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暉 |
分享到:
|
外界對中國經濟放緩背后的原因有諸多分析,有人說是周期性的,有人說是結構性的,也有人說兩者兼而有之,但以上任何一種分析都比不上一些機構精心挑選的替罪羊——反腐——來得聳人聽聞。 它們說中國反腐導致經濟放緩,因為嚴禁公款送月餅,所以月餅產業殘了;因為嚴禁公款吃喝,所以餐飲業廢了;因為嚴禁高檔煙酒,所以煙酒臭了…… 姑且不論這些產業在中國龐大經濟體量中的極小份額,這些包藏禍心的分析過于簡單化,更具有誤導性,完全站不住腳。這種邏輯的言外之意是一旦中央放松反腐力度,經濟增長即可迅速反彈,因此,將經濟增速放緩歸咎于深得民心的反腐上,如果不是企圖渾水摸魚,也是胡話連篇。 在反腐戰場上,兩軍對壘,你死我活,沒有任何回旋余地,雙方拼的就是決心、毅力和斗志。毫無疑問,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展現了對腐敗的“零容忍”態度,出臺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不斷有貪腐的“蒼蠅”和“老虎”落網。反腐利劍高懸之下,官場風氣為之一新,黨心民意為之一振。 面對中央反腐敗的高壓態勢,炮制反腐導致經濟放緩的荒謬論調,焉知不是腐敗分子在輿論上的一種迂回策略? 中國當前的經濟放緩,并非始于中央加大反腐力度。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市場飽受沖擊。由于外部需求銳減,和其他經濟體一樣,中國經濟短期增速受壓有什么好奇怪的? 而在國內,中國原有發展模式過于依賴要素投入,在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不少經濟社會矛盾,帶來環境污染加劇、收入差距擴大、債務膨脹過快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成因,既有官員片面追求經濟增速的因素,又有腐敗侵蝕正常經濟活動的影響。 腐敗不是經濟的潤滑劑,更不是經濟增長的催化劑。中國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加大反腐力度、推進法治才能凈化市場環境,降低營商成本,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制度,釋放改革紅利,從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從世界經驗來看,任何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競爭力都不是靠腐敗來維持的。中國要實現社會轉型和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必須依靠一個廉潔、高效、透明的政府和不斷開拓創新的企業。 與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歷史傳統與現實國情十分復雜,經濟社會轉型尤為曲折。中央當前對腐敗毫不妥協的態勢,讓公眾信心大增,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贏得了更多的緩沖空間。 反腐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論調指鹿為馬,外界聽一聽就好。恰恰相反,中國當下反腐力度,無論是對國家發展還是社會轉型而言,都將產生深遠的積極意義,值得樂觀期待。 和經濟轉型升級一樣,中國的反腐也是一場持久戰。任何將經濟增長的希望寄托于腐敗死灰復燃的妄想,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記者 陳思武) |
相關閱讀:
- [ 09-01]河南日報:中國反腐史是一筆寶貴遺產
- [ 07-14]中國反腐正從治標走向治本
- [ 07-02]澳大利亞媒體:中國反腐會拖累經濟嗎?
- [ 07-02]報告稱中國反腐措施導致零售預付卡消費增速下滑
- [ 04-26]盤點中國反腐新動向:不忌慣例 退休官員屢被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