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要求給緩沖時間落實新環保法 環保部副部長拒絕
2014-09-10 07:01:5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落實新環保法,當棄“緩沖”思維(民生觀) 地方環保部門要做的不是爭取再“緩沖”,為未批先建項目寬限時間,而是如何切實迎接新環保法的實施 最近,我參加了場由環保部組織的污染防治會議。在會上,有地方負責人提出,新環保法馬上就要實施了,省里有近千個、共涉及資金300多億的未批先建項目來不及整治,希望能給些時間緩沖緩沖。言畢,又稱其他省份的類似項目可能更多。 對此,環保部副部長翟青明確予以拒絕,并表示存在類似情形的省份不要心存僥幸,必須要在新法生效前整治完畢。我打心眼里給環保部的態度點贊。 過去,建設項目未批先建的行為屢禁不絕,問題久治難愈。不少企業走上了“先上車后買票”的歪路子,不怕查、不怕罰,甚至主動請求處罰,原因在哪里? 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存在“限期補辦”漏洞。一些難以通過環評審批的項目,先上馬,造成既定事實后,再主動請求處罰,達到補辦手續的目的。“曲線救國”的方式取得預期效果,有了成功“示范”,原本心有忐忑的項目也大干快上,爭取搭上班車。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罰款有限、限期補辦構不成威懾力。 毋庸諱言,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做影子推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成為當地重點項目、財政工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地方環保部門無能為力,甚至還要在壓力下替這些項目跑關系辦手續。建設單位更是有恃無恐。 今年4月,新環保法頒布。法律明確:建設項目未經環評審批,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新法堵住了現有規定中“限期補辦”的漏洞。一方面授予各級政府、環保部門新的監管權力,另一方面也規定了對環保部門自身的問責措施。 說起來,明年1月份新環保法才正式實施,這中間也為地方留下了緩沖時間。這種形勢下,地方環保部門首先要做的不是爭取再“緩沖”,為未批先建項目寬限時間,而是如何更好迎接新環保法的實施。當務之急是,對未批先建項目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做好與有關部門的銜接,為實施好新環保法打下基礎。如果仍然有僥幸心理,希望拖一拖、看一看、等一等,對環保工作非常不利。 法治,不是法律“自動化”去治理。主動落實、依法辦事,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考題,也是沉甸甸的職責??芙瓭?/p> |
相關閱讀:
- [ 07-24]俄羅斯某地連日洪水 戰斗機被沖走
- [ 03-31]澳方:確定MH370在南印度洋某地失蹤
- [ 12-12]紐約某地遭放射性材料污染數十年 近期將被清理
- [ 06-25]斯諾登行蹤撲朔迷離 其最終目的地或在南美洲某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