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國特混編隊按計劃進行編隊隊形訓練。

海口艦特戰分隊乘小艇向模擬商船航行,進行登臨檢查演習。

海口艦對高速機動靶標進行主炮射擊,取得了直接命中的好成績。
歷經87個日夜,航行19271海里,參加“環太平洋—2014”軍演并執行訪問任務的海口艦、岳陽艦和千島湖艦,9月3日駛回了三亞某軍港。首次參加“環太”軍演,中國海軍經歷了什么,又有哪些收獲?征塵未洗,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海口艦艦長晏鵬與岳陽艦艦長崔永剛,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講述參加“環太”軍演的經歷。
“指揮國產最新型護衛艦參演,感到非常榮耀”
記者:作為參演的海軍軍官,你們怎么看待“環太平洋—2014”軍演?
晏鵬:從軍事角度而言,“環太”軍演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多邊海上聯合演習,也是各國海軍同臺競技的大舞臺。在各種演習項目中,各國海軍面臨著裝備性能和官兵技戰術水平的檢驗和比拼。比如,在登臨檢查時,小艇的操縱性能、搭載能力和人員操縱水平以及登臨分隊的個人裝備、戰術動作等,都從不同層面反映了一國海軍的裝備發展和人員訓練水平。
另一方面,“環太”軍演又是各國海軍深化友誼的聚會。在各種交流活動中,來自各個參演國的海軍官兵們,也會懷著對海洋和海軍的共同熱愛,共敘海上生活的苦與樂。
崔永剛:“環太”軍演有22個國家海軍參加,歷時近40天,先后完成戰術機動、海上搜救等7個項目15項內容的聯合演練。作為岳陽艦艦長,能指揮國產最新型的護衛艦越洋參演,我感到非常榮耀。同時,這也是我們近距離了解外國海軍的重要機會。
“中國海軍非常專業”
記者:在這次軍演中,我們中國海軍的表現如何?
崔永剛:在一次項目演練中,我方參演編隊所在的175特混編隊,5次組織對漂浮靶進行射擊。參演艦艇一字排開,依次射擊。各艦發射的每一發炮彈,大家都看在眼里。成績好壞,一目了然。主炮射擊比賽中,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加拿大、新加坡、挪威等國的20艘主戰艦艇輪流射擊。雖然并沒有直接對比射擊效果,但其中的競技性和對各國艦艇戰斗力的檢驗卻是不言而喻的。
每艘艦艇的射擊時間為半小時。海口艦在美國海軍“皇家港”號巡洋艦之后第二個射擊,岳陽艦則是第三個射擊。海口艦、岳陽艦是第一次參加類似比賽,但都較好地發揮裝備性能,完成了比賽,受到了特混編隊指揮官的好評。
晏鵬:在演習總結會上,美國海軍“皇家港”號艦長埃里克·維勒曼上校對我說:“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國海軍共同訓練。中國海軍非常專業,在各種演習科目中反應迅速、準確。就我目前觀察而言,中國海軍是非常專業的海軍。”
這樣的評價從一名在美國海軍服役26年,參加過多次戰爭,歷任巡洋艦副艦長、驅逐艦艦長的高級軍官口中說出,讓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記者:除了演練本身,本次“環太”軍演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深刻?
晏鵬:這次軍演過程中,主辦方的快捷高效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演習總結會,有37位代表發言,其間還穿插互贈紀念品等活動,但僅用時3小時。此外,還能感受到歐美傳統海軍強國對于法規制度、標準作業程序的不斷完善和嚴格執行。
參演過程中,美軍的愛國教育和歷史教育也讓我感觸頗深。美國在夏威夷建設有二戰紀念館,并在各種節假日為陣亡的戰士舉行悼念儀式,時刻提醒人們不忘二戰歷史。
崔永剛:這次任務過程中,有兩位艦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挪威艦長在招待會上風趣地說,“我和海軍結了婚”。從他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外軍同行們對海軍事業的熱愛以及那種以艦為家、與海作伴的情懷;第二位艦長則對我說,“艦艇的榮耀就是艦長的榮耀,艦艇的失誤也是艦長的恥辱”。這應該是每個海軍艦長的共識。
這次“環太”軍演,讓我們對自己更加有信心。比如,在觀摩法、美等國訓練后,我們能夠很快地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與其他部隊統一、協同起來,并在后續的訓練中得到其他參訓海軍的一致好評。這反映了我們平時的訓練水平。
親歷
海口艦軍官黃武超——
我有一個“艦長夢”
海上演習期間,我作為海口艦臨檢拿捕小組組員兼翻譯參加了所有的臨檢拿捕演練。
停靠珍珠港期間,我碰見了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弗洛伊德將軍。他問我將來的職業規劃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說:“我的下一個目標是作為艦長指揮軍艦再次參加‘環太’軍演。”
弗洛伊德將軍很贊賞我的回答,他說,“你一定會實現這個理想的。”后來在一次招待會上,弗洛伊德將軍再次和我提起這個話題,他說:“年輕的上尉,祝你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艦長的水手也經受不了風浪的歷練。
一次,我方艦艇與美國海軍“皇家港”號巡洋艦配合,進行臨檢拿捕演練。在順利完成登臨檢查后,我們照常爬軟梯返回我方小艇。就在我的腳即將踩上艇舷時,一股暗涌突然將小艇甩向艦尾。我的右腿不慎被小艇和“皇家港”號巡洋艦夾在了中間。那一瞬間,我頓時感到右腿劇烈疼痛,腦袋也有點“發蒙”。
此時,天色漸暗,連海面的波浪也漸漸看不清了,如果小艇再不及時返回母艦的話,整個登臨小組將會面臨很大的危險。我在心里說:“絕不能給中國海軍丟人”,強忍著疼痛堅持爬下軟梯返回小艇。隨后,全體臨檢拿捕小組安全返回母艦。
這一幕恰好被美國海軍的一位聯絡官看到了。在后來的一次觀摩活動中,他來到海口艦,主動找到我,將一頂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棒球帽送給我。他說:“你那天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特戰隊員孫寧——
突擊在波峰浪谷
作為特戰隊員,我和我的戰友們有幸參與了“環太平洋—2014”軍演。這次寶貴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時也讓我和我的戰友們受益匪淺,啟示良多。
交叉登艦、臨檢拿捕、小艇突擊、反海盜演習……波峰浪谷中,中外特戰隊員有的乘直升機從天而降,有的順軟梯魚躍而上;時而駕小艇穿行于海浪,時而破艙門奪身而出。在高頻率、高強度、高難度的特種行動演練中,外軍同行的戰術技巧經常讓我們眼前一亮,而我們特戰隊員的戰術素養也頻頻受到外軍同行們的贊賞和叫好。
記得在7月30日上午,我們4名特戰隊員在楊博隊長的帶領下,乘小艇登臨墨西哥“革命”號巡邏艦進行臨檢拿捕訓練。那天,海況不好,涌浪較大。在特戰分隊前往目標艦的途中,小艇像孤葉一樣在浪濤間上下起伏,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固定繩、倚住艇舷,才能保持平衡。
在完成任務準備離艦撤回時,海況變得更糟了。隊長勘察了一下海況,當時涌浪起伏約有2米,小艇無法靠幫艦舷,而從甲板到小艇還有約1.5米的高差,人員若順引水梯爬下極易被小艇和艦舷擠傷。任務必須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情況不容遲疑。
軍人的榮譽歷來都是靠勇敢和無畏得來的。面對這種情況,楊博隊長果斷做出選擇,當即下達命令撤掉引水梯,他自己第一個站上甲板邊緣,待小艇隨涌浪向上運動時直接飛身跳入小艇。隨后,特戰隊員依次按此法跳入小艇,全部安全撤回。我注意到,現場的墨西哥艦員眼神中流露出了欽佩的目光。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面對這種危險的情況,特戰隊員之所以勇于冒險,是與平日扎實過硬的訓練分不開的。在日常訓練中,我們時常遇到特殊情況,有時甚至比這更加困難。正是有了訓練的底子,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我們才可以從容應對。
艦載直升機飛行員楊磊——
“戰鷹”著艦 展示訓練水平
艦載直升機靈活機動、反應迅速,能夠隨航母、驅護艦、登陸艦等多種艦艇,執行反潛反艦、搜索救援、預警偵察、中繼制導、火力支援、運輸補給等多種任務。
在“環太平洋—2014”軍演期間,我方艦載直升機先后有40多架次在美軍“皇家港”“加里”“維西”,法軍“牧月”等艦艇進行著艦訓練和搜救演練,并承擔保障海上編隊指揮官、高訪團、多國記者往返艦艇的交通任務。特別是在突擊、互降、運輸等多個科目演練中,艦載直升機扮演了重要角色,外方多次協調申請進行互降、人員運輸等任務,對我方艦載直升機使用十分關注。
7月18日,海口艦直升機按計劃將在美海軍“皇家港”號進行著艦訓練。正午,陽光灑滿東太平洋,海口艦直升機地勤組開始緊張地忙碌——直升機出庫、旋翼展開、通電檢查……雖然已經駕駛“戰鷹”無數次升空,但這次要降落的是“皇家港”號巡洋艦,飛行甲板比海口艦要長、距海平面要高,艦尾渦流也不一樣,我們一點也不敢大意。14時30分,海口艦發布“直升機起降部署”,風向、航速當宜,我果斷下達起飛命令。
迎著太平洋的海風,海口艦直升機騰空而起,向美方艦艇飛去,空中與“皇家港”號溝通聯系。美海軍“皇家港”號針對中方直升機著艦條件調整艦向、艦速,美艦塔臺引導員通報艦向、艦速,以及合成風,均在中方直升機飛行包線范圍之內。海口艦直升機建立著艦航線,五邊對正下滑,美方甲板引導員徐徐擺動手勢、指揮引導,海口艦直升機下劃線均勻、平穩,抵達飛行甲板上方懸停、進入,一氣呵成,第一架次穩穩落在“皇家港”號上,展示了嫻熟的著艦技術。
盡管我方此次任務完成十分順利,但在同美國海軍同行的交流中,我漸漸了解到,美軍裝備系列化、通用性較強,各型艦艇之間可以相互保障艦載直升機的起降,乃至交叉駐艦,這是艦載直升機發展的方向。
(親歷文章由倪光輝、邵龍飛、王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