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國最暢銷的書可能要算是《熱愛中國的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這本書于2008年出版。書中描述了劍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一生。此書向西方國家展示中國的魅力。 當文思淼寫書時,他提到了重慶,而后寫到了四川省。這兩個地方是旅行的起始處,接著他游經了李約瑟學者在20世紀40年代參觀過的地點,包括甘肅省的敦煌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 一些學者稱許多在西方世界鼎鼎有名的中國作家如今居住海外,很久以前寫過書。這阻礙了西方對中國的了解。但文思淼認為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的看法已經很豐富了。 “我堅信在中國記錄生活的最好方式是走基層。我認為更多的學者應當走出象牙塔,在街道和鄉間采風。” 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在30多年前,那時他是一名記者。當時,英國外交大臣 杰弗里·豪伊(Geoffrey Howe)訪問中國并參加有關香港未來的預備會議。 文思淼說:“我驚訝于被稱為北京的這座城市,塵土飛揚,安安靜靜。成千上萬的騎自行車的人,踩著踏板,沿著首都的大街騎行。北京的景象是單色調的(供參考),天空是灰色的,衣服是藍色的 兩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他們是口筆譯員,楊憲益(Yang Xianyi)和他的妻子戴乃迭(Gladys Yang)。他們向文思淼介紹了北京胡同的生活和首都隱藏的喜悅感。 他說:“很快他就沉浸在中國的神話中,這是一種持續到今日的激情。” 從 1985年起的12年間,他在香港工作。那些日子里,他走遍了中國的每個角落,包括黑龍江省的漠河、山東省的威海市,海南島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喀什。 在1997年,他游歷了長江全程。從上海開始,到西藏自治區的格拉丹東雪山。這一切都是為了寫一本書——《世界中心的河流》( The River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該書在1997年出版。他說:“寫這本書最具有成就感。” 像許多人一樣,他也對近來中國的變化所震撼。 現代中國的變化是顯著又快速的,也許太快了,所以無法讓其他國家感到放心。如果讓我用三個詞語來描述我對今日中國的感覺,我會說:“強硬,健忘和粗心。” 文思淼現居于美國,打算在八月份來到中國,為他近來一本有關太平洋地區的書做研究。他說他打算寫更多有關中國的書。 他的下一本書有關歷史的準確性。有關人類對事物精確性的崇拜,例如,對機器的崇拜。 “ 然而,中國仍有一些對模糊的事物保留崇敬--例如竹子。我十分好奇對崇尚精確事物的社會和崇敬模糊自然事物的社會之間有何反差。” (中國日報胡海燕) |
相關閱讀:
- [ 09-09]杭州余杭區舉行《海歸夢·中國夢》新書發行式(圖)
- [ 09-04]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支撐和弘揚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 [ 09-03]福州臺胞喜迎中秋團圓會 共話海峽情中國夢
- [ 09-03]貴州省職工“中國夢·勞動美·我與改革創新”主題演講比賽總決賽舉行(組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