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思淼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英國作家,記者和播音員。他說:“中國總有一天會像美國今日一樣在世界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他補充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連美國也無法懷疑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qū)不斷上升的地位?!?/p>
文思淼今年70歲。他寫了26本書,其中有幾本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他的書中說,這是地理邏輯的問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能夠給西方國家施加影響。
有些國家無法想象中國的影響會擴大至太平洋的東部地區(qū),延伸至加拿大,智利,秘魯和巴拿馬的海岸,甚至到了美國本土的海岸。但我完全能夠想象這一場景,盡管可能不是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的事。
文思淼正致力于另一個項目的寫作——《太平洋三部曲》。
他說:“我在寫的這本書一定會涉及中國,因為它在太平洋地區(qū)有更多的利益關系和更大的影響力?!?/p>
文思淼不確定地緣政治力量的內在意義應該是怎樣的。他補充說到:“這大部分取決于中國的抱負有多大?!?/p>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歷史昭顯一個和平的意圖,我也希望多數的國家能夠接受并且歡迎中國這樣的崛起方式。中國如果有其他的意圖是很棘手的。
他說:“當前在亞太地區(qū)的沖突,用討論,協商和第三方仲裁的方式可能是最佳的解決方法?!?/p>
國際聯盟仲裁過奧蘭群島的爭端,蒂岡城國仲裁過比格爾海峽的爭端,一些中立的黨派,挪威或是加拿大或有助于解決當前的中國和她的鄰國的島嶼爭端。
在他記者生涯的早期,溫徹斯特是一位世界觀光旅行家,他的旅行日子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
他從牛津大學圣凱瑟琳學院畢業(yè),1966年得到地質學學位。然后他在加拿大礦業(yè)公司烏干達分部上班。在那里上班的時候,在讀了珍·莫里斯(Jan Morris)的《珠穆朗瑪峰加冕》(Coronation Everest )后,他決定也要成為一名記者。
多年以后,文思淼對這本書寫了一篇評論。這篇評論親切地再現了最出名的登山運動的偉績,有可能是最新的最偉大的英國報界新聞之一。
他的目的是找尋報刊類的工作。因為缺乏經驗,他被拒絕了。最后他得到了一份初級記者的工作,在英格蘭北部一家期刊工作。從此以后,他已經成為記者一員,也成為自由工作者,為許多報紙和雜志服務,包括《衛(wèi)報》。
當他為《衛(wèi)報》工作時,他報道了幾個重大的事件,例如1972年愛爾蘭北部的血腥星期天謀殺案。英國軍隊士兵向抗議者和旁觀者開火,導致14人死亡和美國的水門丑聞事件,最終以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總統(tǒng)的辭職告終。
當他身為記者時,他開始寫地理,歷史,政治,旅游和其他領域的書籍。
他的第一本書《極度恐懼》(In Holy Terror)在1975年出版。這本書記錄了他在北愛爾蘭民族國家沖突中的經歷。
當他的書《教授和瘋子》(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在1998年出版時,它被列入紐約時報暢銷書。這本書講述了牛津英語字典的制作過程。
他采用了與《教授和瘋子》一書同樣的敘事性散文寫作手法,出版了幾本暢銷書。如《改變世界的地圖》( 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書中講述了地質學家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的故事。
他在2006年榮獲大英帝國勛章,表彰他對新聞業(yè)和文學的貢獻。
在1982年時候,他是《星期日泰晤士報》的首席外國特寫作家。當福克蘭群島被阿根廷部隊入侵時,他被關在阿根廷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的監(jiān)獄長達三個月。他說:“每份經驗都有價值?!彼牡谌緯≒rison Diary)記錄了他的監(jiān)禁日子。
他在中國最暢銷的書可能要算是《熱愛中國的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這本書于2008年出版。書中描述了劍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一生。此書向西方國家展示中國的魅力。
當文思淼寫書時,他提到了重慶,而后寫到了四川省。這兩個地方是旅行的起始處,接著他游經了李約瑟學者在20世紀40年代參觀過的地點,包括甘肅省的敦煌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
一些學者稱許多在西方世界鼎鼎有名的中國作家如今居住海外,很久以前寫過書。這阻礙了西方對中國的了解。但文思淼認為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的看法已經很豐富了。
“我堅信在中國記錄生活的最好方式是走基層。我認為更多的學者應當走出象牙塔,在街道和鄉(xiāng)間采風?!?/p>
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在30多年前,那時他是一名記者。當時,英國外交大臣 杰弗里·豪伊(Geoffrey Howe)訪問中國并參加有關香港未來的預備會議。
文思淼說:“我驚訝于被稱為北京的這座城市,塵土飛揚,安安靜靜。成千上萬的騎自行車的人,踩著踏板,沿著首都的大街騎行。北京的景象是單色調的(供參考),天空是灰色的,衣服是藍色的
兩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他們是口筆譯員,楊憲益(Yang Xianyi)和他的妻子戴乃迭(Gladys Yang)。他們向文思淼介紹了北京胡同的生活和首都隱藏的喜悅感。
他說:“很快他就沉浸在中國的神話中,這是一種持續(xù)到今日的激情?!?/p>
從 1985年起的12年間,他在香港工作。那些日子里,他走遍了中國的每個角落,包括黑龍江省的漠河、山東省的威海市,海南島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的喀什。
在1997年,他游歷了長江全程。從上海開始,到西藏自治區(qū)的格拉丹東雪山。這一切都是為了寫一本書——《世界中心的河流》( The River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該書在1997年出版。他說:“寫這本書最具有成就感。”
像許多人一樣,他也對近來中國的變化所震撼。
現代中國的變化是顯著又快速的,也許太快了,所以無法讓其他國家感到放心。如果讓我用三個詞語來描述我對今日中國的感覺,我會說:“強硬,健忘和粗心?!?/p>
文思淼現居于美國,打算在八月份來到中國,為他近來一本有關太平洋地區(qū)的書做研究。他說他打算寫更多有關中國的書。
他的下一本書有關歷史的準確性。有關人類對事物精確性的崇拜,例如,對機器的崇拜。
“ 然而,中國仍有一些對模糊的事物保留崇敬--例如竹子。我十分好奇對崇尚精確事物的社會和崇敬模糊自然事物的社會之間有何反差。”
(中國日報胡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