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創新”達沃斯獲贊:正在逐漸影響全球
2014-09-11 16:10: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社天津9月11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擁有非常多有創造力的人才和企業,在科技、基礎設施等領域,中國式創新正在逐漸影響全球。”來自俄羅斯從事銀行業的Nikolay Chitov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Nikolay Chitov進一步指出,阿里巴巴是其印象較深的中國企業。他所服務的很多客戶都在利用阿里巴巴這個平臺開展業務,賺取利潤。“對阿里巴巴的上市,我也十分期待。” 當談及對中國式創新的印象時,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是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的外企人士提及最多的。 “盡管很多歐美觀察人士會認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只是運氣好,生而擁有一個巨大的本土市場,只需要復制歐美的先進技術就可以了,但必須承認,中國企業在將互聯網技術快速投入市場、組建線下網絡等方面是極具創造力的。”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的教授Daniel Isenberg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Daniel Isenberg進一步指出,對于中國這樣存在大規模同質化競爭的市場而言,中國的商業成功往往與速度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并非全新技術的研發,而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推出能漸進式升級的產品。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極為迅猛。接入互聯網20年,中國已有網民6億多,智能手機上網用戶突破5億。世界互聯網十強企業,中國占據四席。每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都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Klaus Kleinfeld則提醒中國在創新方面的人口紅利。“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13億人口,這些人都非常聰明,而且中國以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而知名。”Klaus Kleinfeld說。 在來自丹麥的芬恩·莫滕森(Finn Mortensen)看來,企業創新亦需要有良性的環境,如何避免政府過度的干預是核心。“正因如此,李克強總理在致辭和問答環節中對創新的論述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0日的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上,李克強提出,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努力成為創新大國;并明確,將從進一步簡政放權為企業創新松綁、利用公共財政助力企業創新、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等三個方面推動創新。 對此,普華永道旗下咨詢公司思略特(Strategy&)全球合伙人徐滬初亦持相同意見。徐滬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克強在此次演講和問答環節中,花了巨大的篇幅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但更為可貴的是,其對創新的務實態度。 徐滬初表示,李克強強調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在談及推動創新時,更多地是用松綁、扶植、保護的字眼,試圖在整體的創新大環境上做文章,將創新的主體地位留給企業,這對提高創新效率將有明顯作用。(完) |
相關閱讀:
- [ 09-11]李克強:掀起大眾草根創業新浪潮
- [ 09-11]李克強11字定調貨幣政策滴灌術
- [ 09-11]李克強:中國今年上半年碳排放強度多年來降幅最大
- [ 09-11]李克強: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將向全國其他地區逐步推廣
- [ 09-10]李克強:中國今年上半年碳排放強度多年來降幅最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