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醫生私自開展遠程醫療 醫療服務法律責任主體為醫療機構 近日,衛計委發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明確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并且“醫務人員向本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應當經其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同意,并使用醫療機構統一的信息平臺。” 所謂遠程醫療,根據衛計委的定義,指一方醫療機構(邀請方)邀請其他醫療機構(受邀方),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本醫療機構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同時,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技術,向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診療服務,也屬于遠程醫療服務。具體而言,衛計委所定義的遠程醫療覆蓋的服務項目包括: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病例討論及省級以上衛生部門規定的其他項目。 其實,不少醫生和患者非常看好遠程醫療。例如,河南鄭大一附院(全新)遠程網絡教學救治中心睢縣分中心自2004年建設后,每年都會請省級專家會診和治療指導疑難雜癥100多例。分中心通過及時與中心聯絡,約定專業專家通過現場傳輸病歷資料,進行現場視頻對話與交流,當場為患者做出準確的診斷,提出指導治療的意見。 衛計委為何如此嚴苛地給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行業劃定“禁區”?對此,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與護理處李大川處長表示,醫療服務是一個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一項服務,醫療服務的各個要素包括人員、機構、技術、醫療服務相依托的設備、器材,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規范管理。 我國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之后才能開展診療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能開展診療活動。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是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第二是達到醫療機構的技術標準,第三是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等等。 《執業醫師法》也要求醫師在實施醫療預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須要親自診察和調查,沒有經過醫師的親自診察不能作出處理決定。因為僅僅通過患者提供的一些資料就作出診斷和處理存在著醫療安全這方面的風險。 “通過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設施向其他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法律責任主體也是醫師所在的醫療機構。這是我們對遠程醫療服務進行規范的根本考慮。” 李大川處長表示, 為了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同時也保證醫患雙方的權益,醫師一定是在所在醫療機構里。 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應該是金字塔型 通過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落實分級診療 生病了到哪里去看病?一般市民都會選擇到公立大醫院,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如此以來,既造成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導致疑難重癥患者看病更為艱難。而小醫院或社區醫療機構,往往乏人問津。 對此,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表示,這一問題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現在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醫保支付制度以及患者心理因素。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是要落實分級診療的模式,引導公眾養成科學就醫的行為,遵從分級診療,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同時,還要探索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增強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的激勵約束的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的過快增長,保證醫保之間的安全和使用效率等,通過這些措施來落實這種分級診療的模式。 此外,中科院院士、協和醫科大學校長曾益新表示,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基層醫療機構應該是非常厚重、非常扎實的服務體系,而我國基層醫療人員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幾年國家在大力推行全科醫生制度,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把一些合格的全科醫生能夠引導到基層去工作。另外,基層有了好的硬件,再加上有合格的全科醫生才能夠很好的吸引病人就近就醫。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契機就是,倡導薪酬體制改革,建立一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體系。(中新網健康頻道) |
相關閱讀:
- [ 08-11]醫院一個月四個辭職 兒科醫生為何“壓力山大”
- [ 06-24]兒科常見癥狀就醫指南
- [ 06-22]近期兒科門急診患者井噴 天氣多變需防感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