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9月12日電 英國《衛報》11日發表文章稱,中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展迅速,威脅地區和平安全,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奧巴馬為除掉該極端組織,不惜轉變其在中東地區的一貫立場和態度,冒險從溫和的鴿派轉變成主張嚴打的鷹派。
兩份講話:從鴿派轉變成鷹派
一年前的9月10日,奧巴馬發表全國講話稱,美國不會軍事干預中東地區事務。然而,一年后他發表了立場截然不同的講話,講話內容等于是在對極端組織宣戰。奧巴馬的兩份全國講話,同樣的時間點,都選在了“911”紀念日前夕,僅僅相隔一年時間,觀點竟然如此不同,讓人覺得美國總統有些“前言不搭后語”。
一年前,奧巴馬主張不再直接軍事干預中東事務,告訴全美民眾,他“強烈主張和平解決危機”。
一年之后,當奧巴馬再次站在鏡頭前向美國人民發表講話時,他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決定。這位美國“最高指揮官”宣稱,要對盤踞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區的極端分子實施“長期系統地空襲行動”。
對于這兩份前后不統一的總統講話,白宮助手堅稱,不能這樣簡單地進行對比。一年前,美國要遠離的戰場是敘利亞內部危機的戰場,而現在的情況已大大不同,奧巴馬決心要打擊的敵人是藏匿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組織。
雖然白宮做出如此解釋,但奧巴馬的確是拋棄了一年前的不戰立場,轉而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實施長期軍事行動的策略。美國總統這一年來在中東問題上微妙,但至關重要的轉變,讓外界看到,奧巴馬已經從前的鴿派蛻變成現在的鷹派,盡管這出乎他的意料,而且他也不太情愿。
采取長期軍事行動
2013年9月10日,發表全國講話時,奧巴馬稱自己曾要求國會“推遲投票表決是否對敘利亞政府軍動用武力一事”,因為他更傾向于外交途徑解決。奧巴馬不愿牽涉進一場復雜的內戰,稱“我們不愿通過武力解決他國內戰,尤其是在美國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10年之后”。他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用了4年半的時間努力結束戰爭,而不是發動戰爭”。
然而,一年之后的9月10日,奧巴馬發表的全國講話,實際上就是一份宣戰的講話。針對ISIS進行的軍事行動此前已進行了數周,但是奧巴馬此刻又擴大了軍事行動的范圍,正式宣布實施空襲戰,并增加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地面作戰部隊的支援,協助他們對抗“伊斯蘭國”組織。
奧巴馬這次的發言是,“美國將領導廣泛聯盟擊退恐怖主義威脅”。他說:“我們的目標很明確:瓦解并徹底摧毀‘伊斯蘭國’組織”。
2013年時,奧巴馬曾說不會讓美國士兵踏上敘利亞領土,不會發起開放式行動,不會發動持久的空襲。但是,今年奧巴馬的說辭有所改變。雖然美國仍然不會向該地區派遣地面部隊,但是卻要開始對該地區展開長期的空襲行動。奧巴馬甚至沒有對這次的軍事行動設置時間期限。那位曾經說要讓美國遠離戰爭的總統,如今要讓這個國家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軍事行動。因為他說:“消除‘伊斯蘭國’這一毒瘤需要時間”。
美國的全球定位
或許,奧巴馬這兩次全國講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描述美國在全世界扮演的角色的不同方式。2013年時,奧巴馬主張放棄軍事行動,看起來十分不情愿卷入他國沖突,但又一再堅稱,美國無法容忍在敘利亞出現如此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奧巴馬最后的結論是,美國不是“全球警察”。全世界都有不幸的事情發生,但是美國沒有能力將它們一一撥亂反正。
然而,在一年后的講話中,當奧巴馬決定要發起“干涉他國事務”的強硬計劃時,他沒有再去提美國影響力或是責任的“局限性”,而是要領導全球應對這一國際挑戰。
奧巴馬發言傳遞的信息顯而易見。一位在職6年的總統,一直被外界批評為謹小慎微,甚至有些軟弱,但現在他變得勇敢果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