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開“能源戰” 俄歐將如何?
2014-09-13 09:12:09? ?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 本月9日,歐盟公布對俄新一輪制裁措施,并于12日開始正式實施。對此,俄羅斯方面明確表示將以關閉領空作為回應。俄歐“對峙”毫無回旋態勢。烏克蘭東部停火協議的達成與俄羅斯從邊境的撤軍并未“感動”歐盟,經濟壓力持續增大的俄羅斯,在不斷受到緊逼與挑釁的情況下,未必不會拋出手中的王牌——切斷對歐天然氣供應。 若“能源戰”真的開打,俄歐將如何?目前的膠著局勢又將走向何方? 眼下最清楚、直接的預測是俄羅斯占據優勢,歐洲難度寒冬。眾所周知,歐洲能源匱乏,而俄羅斯作為世界天然氣生產與出口大國,很長一段時間承擔著歐洲“能源補濟者”的角色。歐洲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占消費總量約三分之一。若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歐洲人或將度過一個無比殘酷的嚴冬。 歐洲曾在2006、2009年先后兩次遇俄“斷氣”威脅,其后一直試圖擺脫對俄能源依賴。近年,德國在新能源領域及波蘭在頁巖氣領域的開發皆初見成果,但距離能源高度自給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一國之能源結構調整尚且十分困難,更遑論一個大洲。 與此預測截然相反的看法為俄羅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為能源出口型國家,軍工及能源出口是其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2013年,俄對歐天然氣出口量占俄出口總量70%以上,歐洲市場對于俄羅斯能源業乃至整個經濟領域的影響不言自明。對于俄羅斯放棄歐洲市場后短期內可能要承受的巨大經濟沖擊,英國《金融時報》近期載文指出,歐洲可通過聯系液化天然氣供應商以彌補俄“斷氣”后留下的缺口,安然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 然而,不能忽視的情況是,俄歐雙方一直未用天然氣進行相互威脅,真正將其應用“實戰”的目前只有烏克蘭(限制俄輸歐天然氣過境)。真待寒冬迫近時,俄羅斯在被逼無奈之際亮出此牌,歐洲勢必難以快速填補上千億立方米的巨大缺口。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過久,真正落下時,因反應遲緩而受傷也在情理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能源戰”的最終結果便是“兩敗俱傷”,其直接影響時間不會少于一年半載,對雙方經貿的巨大損害亦恐難避免。 “兩敗俱傷”的前景,雙方或許不會沒有預見。近幾個月來,歐美對俄的一系列嚴厲制裁業已極大影響了后者全球經貿合作戰略的加速調整,最近的石油領域制裁、加之可能觸發的“天然氣大戰”,則將俄羅斯進一步推向或說逼向亞太地區。不論是俄羅斯方面最近坦露的對于中國開采俄油田的歡迎,還是其正緊鑼密鼓著手的與伊朗、印度等國之間不止于能源領域的合作,無不強烈地釋放出這樣一種信號。投向亞太不再只是俄領導人口中的說辭,而已成為俄羅斯開拓發展亞洲空間、以絕歐美后患的必然選擇。 俄羅斯若真的退出歐洲能源市場,后者也不能說全無招架之力。捱過最初的艱難時日,歐洲興許將進一步大力開采北海油田并有效利用一直處于半棄置狀態的液態氣終端。更值一提的是,借由頁巖氣開發而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卻一直無力搶奪能源出口市場的美國可能會迎來新的重要機遇。但遠程進口的重負,可能會逼迫歐洲尚處于初期勘探和開采階段的頁巖氣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助其一舉擺脫能源弱勢困境。這些對于俄歐局勢的近、前景展望,潛在地預示著整個北半球乃至全球能源格局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的可能。這種轉變,最有賴于地緣政治的推動。 亞歐能源格局的調整,對于俄歐雙方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誰更善于面對這種巨大變化,誰就將能在調整過程中更好地應對一段時期內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巨大沖擊,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到未來天平的傾斜程度及方向。 由最為基礎、根本的能源供應所維系的俄歐雙方“唇寒齒亡”關系的破壞,將給未來雙邊關系造成不可預料的惡性影響。“新冷戰”格局的進一步形成無疑是誰都不愿見到的結局,但處理不好,或有人執意固守“冷戰”思維,為僅求一己私利而罔顧他國及國際大家庭的整體利益,這種誰都不愿見到的結局將會不可避免。(文/張天宇) |
相關閱讀:
- [ 09-09]英媒析俄歐天然氣危機:普京不會切斷對歐洲供應
- [ 08-15]俄歐領導人再次通話磋商烏克蘭局勢和能源問題
- [ 08-13]分析人士稱俄歐制裁“大戰”或在三個月內結束
- [ 04-29]俄歐烏天然氣問題三方談判可能5月2日在華沙舉行
- [ 04-09]美俄歐烏下周將舉行四方會談 商討解決烏危機
- [ 03-15]俄國官員說制裁不會嚴重影響俄歐經貿關系
- [ 02-23]白宮呼吁烏克蘭停止暴力 愿與俄歐合作維護烏統一
- [ 01-29]圖說24小時:普京出席俄歐峰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