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倡導“萬眾創新”:為中國經濟升級版發力
2014-09-14 22:2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孫靖 |
分享到:
|
9月10日,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并致辭。李克強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強力推動改革,大力調整結構,著力惠民生,保持了經濟平穩運行。中新社發劉震 攝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馬海燕)“只要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中國發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如是說。 “人人創新”、“萬眾創新”,但是否人人都具有創新的能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這不是說人人都去做重大發明創造,而是鼓勵市場中的微觀主體創新。微觀主體創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創新點也最多樣化,只要微觀主體都具有創新活力,整個國家就能迸發出巨大活力。 李克強對中外企業家說,“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中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本身就是規模宏大的創新行動,今后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仍然蘊藏在制度變革之中。”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張春曉說,中國經濟走到今天,不創新,傳統產業無法升級;不創新,新興產業無法發展。只有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不斷發展、完善、創新,才能為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而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在李克強的暢想中,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自然稟賦”就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就會更新換代升級。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綜合處處長童有好表示,據統計,約三分之二的新發明、新創造都是中小企業做出的,微軟、蘋果、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業孵化而來的。中小企業具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具有空前的創新精神和力度,同樣也存在缺錢、缺人、缺市場等瓶頸問題。 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后,在天津考察小微企業時,李克強再次強調,未來屬于有創新精神、誠信理念的創業者。他承諾將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并要求各級政府都要幫助草根創業者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和開拓市場等“成長中的煩惱”。 童有好告訴中新社記者,小微企業要在市場中發展壯大,一方面自身要找準獲得融資,另一方面需要政策給予合理引導,除貸款松綁、減稅等政策外,更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金融改革,保護知識產權,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事實上,新一屆政府正把簡政放權作為重要任務推進,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6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效果十分明顯。今年1至8月,新注冊市場主體超過800萬家,帶動了上千萬人就業,同比增幅近60%。用李克強的話說,“一個大眾創業的形態正在形成”。 李克強說,如果我們能夠鼓勵可以說是世界最龐大勞動大軍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或者大部分人勇于去創業的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會激發他們創新。同時,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營造一個開放、透明、公平競爭的市場,這就會使各類企業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因為只有創新,才能夠引領市場,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的精神在全體人民中蔚然成風。”張春曉說,要達到李克強提出的這一局面,一方面要有政策利好因素,還要有人力資本跟進,更要用好集成優勢形成合力,最后還要政府搭建平臺,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 童有好也表示,創新、創業不是口號,最后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馬克思說價值分為價值創造與價值形成,同樣,創新、創業也只是“創造”的第一步,變成社會需要、在市場中實現價值才是最終結果。(完) |
相關閱讀:
- [ 09-13]李克強:109個章變1個章是政府自我革命
- [ 09-12]李克強在天津考察:讓深化改革的紅利不斷顯現
- [ 09-12]李克強邀現場媒體幫小微企業做“廣告”
- [ 09-12]李克強見證封存109枚審批公章
- [ 09-12]李克強勉勵創業者:期待將來在更大場所與你們相遇
- [ 09-12]李克強與行政審批人員共同為新營業執照蓋章
- [ 09-12]李克強:棚戶區是歷史欠賬,也是城市傷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