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終結烏克蘭中東危機 奧巴馬需制定大戰略
2014-09-15 16:02:37??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9月15日電據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道,來自烏克蘭和中東的雙重危機可能是奧巴馬總統迄今遇到的最棘手問題。他已經在外界催促之下采取了行動,但奧巴馬仍然希望能在展示領導力和讓美國遠離海外戰爭的個人傾向之間找到平衡。但這種平衡根本站不住腳。矛盾的奧巴馬既不能令盟友信服,也無法震懾對手,而他本周讓自己顯得更強硬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依靠于一份軍事方案,后者可能造成更廣泛的軍事參與。 奧巴馬缺少的是一個大戰略——一個不僅能應付這兩場危機,還要能終結危機的路線圖。這就意味著,他最好回顧下1956年——也就是上一次美國不得不同時應付歐洲和中東兩場危機的時候。 那一年,蘇聯為了鎮壓革命入侵匈牙利,與此同時,為了奪回蘇伊士運河,英法與以色列結盟,對埃及發動了戰爭。這兩場同時發生的危機本可能讓美蘇爆發戰爭。但在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政府兢兢業業的努力下,沖突得以避免。美國不僅沒有對蘇聯鎮壓匈牙利提出異議,還迫使自己的歐洲盟友灰溜溜地撤出了埃及。 這些決定既艱難,又不受歡迎。這些決定讓美國確認了蘇聯對東歐的控制,卻不再承認歐洲對中東的控制。但艾森豪威爾有更大的目標——即避免打破冷戰中脆弱的權力平衡。他尤其希望能避免發生更大的沖突,特別是在自己正試圖與莫斯科開啟軍控談判的時候。 換句話說,他擁有一個立足長期的全球大局觀。 相比之下,在美國如今的政策中,世界是碎片化的,包括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興風作浪的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簡稱ISIS),以及在烏克蘭制造麻煩的俄羅斯。但這些危機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它們都源于邊界存有爭議的弱國的政治分裂。這些國家很容易產生內部分歧,而美國最近無為而治的姿態,讓這些醞釀中的小麻煩有了升級為大危機的可能。 |
相關閱讀:
- [ 09-15]烏國防部:北約開始向烏克蘭政府軍運送武器
- [ 09-15]佟大為“非誠”被“逼婚”:我老婆關悅肯定看著呢
- [ 09-15]烏克蘭國防部長:烏克蘭已開始接收別國武器
- [ 09-14]頓涅茨克民兵同烏克蘭軍方定于周日互換俘虜
- [ 09-14]拉脫維亞舉辦對外政策和安全論壇
- [ 09-14]俄羅斯200輛救援車再入烏克蘭 載近2000噸物資
- [ 09-13]烏總理:北約未來短期內沒有準備好接收烏克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