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 在技術創新中更加注重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把更多的技術創新資源以市場手段配置給這些活力四射的民營企業,一定會創造出更大、更好的業績。■ 構建有利于發揮市場作用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更多地采用普惠性政策調動企業和社會的創新積極性。發揮市場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和篩選作用,細化落實政府采購政策。更多地采取引導基金、購買服務、“項目貸款制”等支持方式。■ 科技成果的轉化還離不開各類科技服務企業和機構的參與。大力扶持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特別要支持小微科技型服務企業和新型研發組織的發展。■ 要放寬科技服務型企業的準入??萍挤諛I已經并將繼續涌現出各種各樣的新型業務、新型業態和全新的企業組織形態。 ■ 加強科技資源配置的統籌協調和公開透明,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同時,完善同行評審機制,讓資源更多分配給真正能出成果的科研團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并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我國的財政科技投入從1978年的52.8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600.1億元,35年間增長超百倍,有力推動了科技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整體科技實力的顯著提升。但是,科技資源配置過度行政化、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的問題也隨之日益凸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科技體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在科技資源的配置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讓全社會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一、由市場來評價技術創新項目,構建有利于發揮市場作用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 在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領域,我們實施了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出臺了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諸多優惠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強化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但時至今日,我們很多產業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他人,仍然是不爭的事實。這與過度行政化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不無關系。譬如,由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在科研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常常存在對政府科技投入邊界把握不當的現象,許多應由市場決定的技術研發方向、開發項目和產品、技術路線由政府直接決定,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現實中由政府決定技術研發項目失敗的例子并不鮮見,許多研發項目花了不少錢,也出了不少樣品和成果,但由于脫離市場和實際,難以轉化,更談不上市場化和產業化,導致科技資源的巨大浪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遵循市場規則開展技術創新、由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民營科技企業,卻顯示出蓬勃的創新活力。我們在近些年的調研中看到,活躍在北京中關村及其他一些高新技術園區的民營科技型小微企業和各類創新主體,如創新工場、3W咖啡、創客空間等創新孵化器孵化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許多科技型小微企業擁有世界先進技術,并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這促使我們反思,如果我們在技術創新中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如果能把更多的技術創新資源以市場手段配置給這些活力四射的民營企業,一定會創造出更大、更好的業績。 為此,要構建有利于發揮市場作用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要適當控制政府在產業應用技術方面的投入,減少對企業技術研發項目的資助,把省下的經費用于減免科技企業稅收,更多地采用普惠性政策調動企業和社會的創新積極性。發揮市場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和篩選作用,更多地實行“后補助”政策,把政府支持的重點放在那些有應用價值、有市場前景的技術成果上,使那些做出業績的企業、特別是那些創新業績好但處在成長期的小微企業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進一步細化落實政府采購政策,發揮政府采購對科技創新的激勵作用。此外,應改變以往對技術創新偏重于采用無償資助的做法,更多地采取引導基金、購買服務、“項目貸款制”等支持方式。這樣,既解決了企業急需的創新資金問題,又提高了財政投入效率,還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事實上,許多國家都采取類似的資助方式,如加拿大的技術伙伴計劃、以色列的國家產業開發基金、德國的小型技術企業參與基金等,我們應學習和借鑒國外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
相關閱讀:
- [ 09-17]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翁玉耀主持召開座談會
- [ 09-17]中埔水產批發市場要整體搬遷 新市場可吃海鮮可觀光
- [ 09-17]崔健:我的電影不需要迎合市場做包裝(圖)
- [ 09-17]華安官古村:建坪山柚集散市場促農增收
- [ 09-17]選戰倒數74天 林右昌早起到安樂市場掃街拜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